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
摘要: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整体”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建议
受学科分化和现代学校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倾向学科知识,语文学习环境依赖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目的偏向应对考试,这些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语言实践活动的实际,破解之道就在于恢复语文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综合性。
20世纪末以来,语文教育界大力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等,从学习方式层面引导语文课程转型。随后颁布的课程标准都强调要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观念层面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取向。从近十多年的实践效果来看,这些努力所呈现的积极作用并没有达到预设目标。如果从课程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课程内容这一重要部分。这次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特意提出“学习任务群”,尝试弥补课程内容的缺失。学习任务群有助于加固实践取向的语文课程链条,具体包括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靓丽的新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学习内容的组合方式,而是融合语文课程诸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以往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如果不能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它对教育实际的影响是有限的。对语文教师而言,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可能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一要具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任务化”;二要增强“整体”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1、实现学习内容向学习任务的转变
如前所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是针对以往抽象的语言知识、孤立的文本理解和单纯的课堂教学等局限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一词之差,它却是语文学习在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一项学习任务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即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一项语言表达或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盲目地学习或仅仅为获得考试成绩;(2)真实性,即无论是语言学习的情境、材料,还是面对的交流对象,都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至少应与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相似或相关;(3)过程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知道结论;(4)整体性,即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比如一节课),围绕一项语文学习任务,完成完整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完成毫无关联的碎片式学习。
2、让教学活动服务于学习任务群的整体目标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已经习惯性地把语文课堂当作语文学习环境,以孤立的单篇课文为教学单位来设计教学方案、完成组织教学。这种教法虽然对一篇课文的精耕细作、对某项知识的牢固记忆有价值,但其弊端是不同学习内容——知识与知识、课与课、单元与单元,甚至不同学期的学习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很难指向一个统一目标,似乎理解这些课文、掌握这些知识倒变成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改变方向就是“把知识内容放到大的学科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去感受它的价值、意义、局限”。用“任务群”来统摄零碎的学习内容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打破不同学习内容的分割,“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壁垒”,引导师生将零碎的学习聚焦到“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当代文化参与和探究”“跨媒介学习与交流”“文学鉴赏与创作”等整体目标上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心中要有任务群的整体意识,无论做教学设计还是组织教学活动,都要尝试突破以往那种以一篇课文为中心、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目的、以机械划分的课堂时空为平台组织教学的思维惯性,更多地从教材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甚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一个学习单位、一种学习材料、一项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进而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设计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活动。
如何帮助语文教师尽快实现由零碎的学习向任务群目标的转移,应该从语文课程的诸要素做起,比如改变语文教材和语文评价等。当然,在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已经含有一些带有学习任务色彩、指向任务群的因素,语文教师们可多加注意。显性的部分主要包括这样几类:(1)语文教材单元后面所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选修课教材中安排的学习活动;(3)校本课程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部分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要求往往直接指向某一任务群的整体目标,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另外,还有一些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单元导语以及部分训练题中,如果注意挖掘也可以服务于语文学习任务群。
3、协调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关系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又存在融通交错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看待单个学习任务群,也应避免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作简单重复,而应通过整合任务群的核心内容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功效,合理处理好任务群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比如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下,鲁迅的《药》《祝福》均可作为小说文本的语言范例来学习,那么在“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这两篇小说的学习所得就可以成为“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这一专题学习的资源;如果到“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还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如此,这三个任务群之间就可以实现各有侧重又能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功效。避免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反封建主旨的重复介绍,使学习的关注点集中在最值得挖掘的地方,从而促成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领域中,既有学习的广度,又有学习的深度。这也是用语文学习任务群来重新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编著.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1.
[2]转引自龚亚夫、罗少茜编著.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6.
[3]巴格托,考夫曼,主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序言[M].陈菲,周晔晗,李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