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由于教育理论受政治化和意识形态的制约,高等教育改革的体制困境无法突破,大学缺乏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理论受行政化和官本位的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完全由政府主导,在行政权力支配下,大学面向政府部门办学。基于此,有必要重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自由的思想市场为基础,重新审视改革过程中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的匹配度,对高等教育改革本身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教育理论;改革理论;重启改革;思想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总体上就我国经济领域而言,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所有改革都是好的,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发展是硬道理,改革也是硬道理,但经济改革本身的合理性不能仅仅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这和我国在“文革”期间曾研制出“两弹一星”但并不能由此而证明“文革”的正当性是一样的道理。在经济领域,有时只要政府退出或少干预,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节下,经济自然而然就会实现增长或发展。相反,政府所做的某些名义上的改革(权力寻租)可能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如果进一步强化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管控,放任行政权力干预市场,并且通过理论包装使其得到某种正当性,将是相当危险的。沿着这条道路前行,中国能够得到的,绝不是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只能是国家资本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9]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如此。由于发展或增长的客观存在,政府经常以发展或增长本身作为改革的理由,为不断的改革寻求社会共识或正当性。因此,有必要反思改革本身的合理性。“在欧美各国及日本,教育改革一方面成为社会改革的中心部分,试图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各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又成为确保当时政府合理性的手段。产生了一种只要进行改革就会好转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又促进了改革的进行。”[10]中国的情况与欧美各国及日本没有什么区别。改革的结果给改革本身赋予了价值合理性,改革的工具合理性又导致了改革的结果,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强化。改革成就了发展,发展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改革的依赖。在我国,每一届政府都会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但改革很少顾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逻辑。由于本体论缺失,过于强调“不能就教育谈教育”,因此“改革的逻辑”往往压倒“教育的逻辑”。更加糟糕的是,有时为了短期利益或某些特殊利益集团,政府部门讲的是改革,实际上做的却是反改革的事,导致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因为改革而层出不穷。
总之,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发展,但高等教育改革远未成功。为了能走出改革的困境,必须对改革本身进行改革。参照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理解框架,高等教育改革应有三个维度,即政治(polity)、经济(economy)和价值(value)。在政治、经济的维度之外,价值的维度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绝不能止步于满足政治、经济的需要,甚至是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的发展,而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如果通过改革只是增强了高等教育服务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或使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实现了增长,比如规模扩大了,硬件改善了,就不能说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成功。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只是基于功利主义的考量,还需有道德的含义。“教育改革如果不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作为明确的最终目的,那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所谓‘教育改革’,不是糊涂的改革,便是‘反教育的’改革。与此同时,教育改革如果只是促进部分学生(不论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一般的学生,抑或是能力弱的学生)的发展,而不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以至于实际上要以忽视、‘牺牲’其他学生的发展空间为代价,则会成为畸形的改革,导致出现因改革而造成妨碍部分学生发展的问题。”[11]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属性出发,为了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的发展而改革,而不是为了方便政府的管理而改革,更不能为了通过高等教育来攫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改革。“作为政治-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文化改革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12]1995年,博耶在美国科学和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学术的使命”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深刻指出:“最令我不安的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的一部分。像这样进一步发展下去,高等教育就会只图个人的私利而不管社会的公益。越来越多的人把高等学校看成是学生获取文凭和教授获得职位的地方,所有的学术性工作与国家最急迫的公民、社会、经济和道德问题似乎都不相干。”[1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虽然与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功利主义取向非常明显,在政治和经济维度上的考量远远多于价值的维度,大学的历史和传统,学术职业的伦理和道德,要么被忽视,要么重视不够,经济上正确和政治上正确几乎垄断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合法性来源。如果沿着这种逻辑继续改革下去,未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将是危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塞满大学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张乐天.对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3,(3):5-9.
[2]吴康宁.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