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家庭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信息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8/25 阅读数:332

家庭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形成发展中都具有强本铸魂的奠基作用。在当代中国,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核心和内容为统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文化,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价值观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所系、血脉所在、精神所依,是链接个人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家教是长辈融化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的国度里,家庭、家教和家风是我们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根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中华民族血脉永续的源泉、生生不息的精神营养;是最能滋养美好品质,构筑中国梦,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家教、家风的德治效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基础,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家庭建设包括家庭、家教、家风等丰富内容,家庭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最终实现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目标。

教育始于家庭,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对每个人来说都充满着美好、温暖和向往,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体会,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家庭的生活功能和作用看,家庭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人生存、成长、发展的基础;从家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看,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联通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是一个人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基础;从家庭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看,家庭是人的思想成熟、精神成长、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的品德、道德教化的第一课。因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加强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的文明进步从家庭开启,家风是家庭文化的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精神文化追求的融合,其核心是家庭价值观,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儒学教化的国度里,无论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还是作为整体的国家,都把仁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和准则,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和道德境界中最理想的人格,且以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准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重个人心理品质和人格价值的修养。提倡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而仁德传承的重要途径就是重视家庭建设,中心环节就是注重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家庭成为传播社会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家国是永远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我们的祖先早在造字的时候,就寄托了中华民族家国一致的和谐理想、家国同辉的大同情怀,奠定了家国关系的社会目标。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在其稳固发展中与西方国家以宗教维系社会发展不同,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非常重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基点作用。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只有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整个国家才能安定团结,社会才会繁荣富强。

20142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永续蔓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和根本源泉。中华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理想信念,熔铸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引领、融通、聚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精神原动力,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主线是人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以及渗透到我们骨髓里、血液里、细胞中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理想、信念和情怀,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的核心是对普遍价值的认同,这种价值认同,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加深,凝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血脉,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因此,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形成发展中,由中华文化滋润的中华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文化,深深地扎根和烙印在家庭和每个人的灵魂之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延绵的历史记忆和成长基因。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化、培育、熏陶,而这些最初都是从家庭这一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即家庭教育启蒙的。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家庭不仅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也是我国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历史、现实、未来,都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家庭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德治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2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讲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此次讲话深刻地阐明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特殊重要性,深刻地指明了家庭建设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特殊重要性,为我们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家庭教育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之中,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文化力量、价值力量、精神力量;只有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共圆平安、健康、幸福的家庭梦,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6.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4]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3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