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论文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获奖

可行层面: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信息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8/23 阅读数:977

可行层面: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摘要: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关键词:道德;生命;生命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

在逻辑上,道德寓于生命之中,道德教育应该包含在生命教育之中。但现实不是逻辑的推定。现实中的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隔离的,而且还有着摩擦与冲突。如果在逻辑上推定,道德是生命的一部分,道德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自然就不存在“整合”问题。但现实中它们处在一种隔离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整合”,使之回归到一种逻辑的应然状态。可行的研究,不是逻辑的推定,而是现实的优化,但它也不应该违背内在的逻辑。

“生命教育”最早由西方提出。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正式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他的生命教育主要针对社会中吸毒、自杀、他杀、性泛滥等生命伤害现象而提出的,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自此,生命教育就被定位为应对暴力、毒品和性泛滥等社会问题的对策,开始在西方流行。西方生命教育的主流基本上属于生命健康取向,主要是预防暴力、疫病,确保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21世纪,中国的生命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在一些省市和学校开展起来。《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并把它与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相并列。国内的生命教育把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作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与性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生命教育主要停留在预防自杀、他杀和生命安全的方面。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残害生命的种种现象提出的,其目的也主要是保护生命,防止生命受到伤害。这种生命教育多指向自然生命,缺少对超生命意义的教育和对生命的道德关照。目前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传统道德教育的生命缺失,强调道德教育的生命关怀,因此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甚至作为德育的核心,提出“生命关怀的道德教育”、“生命德育”等,其意义是积极的,但在逻辑上行不通,因为它颠倒了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寓于生命之中,而不是生命寓于道德之中。生命是一个整体,道德是生命的重要构成。道德的生命教育,就是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的人生。道德的生命教育,超越了单一自然生命的教育,是人的双重生命统整的教育,因此,是全人的教育。[19]

现实中,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分离的,道德的生命教育必须将二者“整合”起来,其“整合”方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1)以生命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构成,融入生命教育之中。这是一种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在保持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二者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可能的选择是:(2)在生命教育中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将道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模块;(3)在道德教育中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彰显对个体生命、他人生命和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1.

2]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4]李万清,刘超.道德的脑机制: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3-7.

5]张岱年.生命与道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6]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8]吕前昌.悖离与重建:走向生命关怀的道德教育[J].理论月刊,2010,(7).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