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3/28 阅读数:158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里的“学生成长需求”落实在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育有效衔接中就是要搭建高校思政教师与高中思政老师的交流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中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校与高中思政课;有效衔接;研究

十九大以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改革成果落实到实处,由教育部牵头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政策。本文力求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的提出

2004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明确提出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并在文件中首次要求增加选修课,以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桥梁,并要求到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行。之后高中政治课课改逐步由实验阶段走向全面展开,至2012年除四川、甘肃、重庆外的省区均有课改后的应届毕业生。教育部、中宣部出台的高校思政课“05方案”中也提出要“加强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2、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现状

2.1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对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了解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与中学思政教师队伍相比而言其历史使命更为艰巨,然而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事一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中学思政课教师的经历,对中学思政课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思想层面,缺乏实践经历。因而其对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了解也有局限。由此也就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高效衔接。

2.2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相互重复也是制约其双方进一步衔接的主要原因。从人教版、湘教版、苏教版等高中思政课教材中我们发现,其中有许多内容与高校思政课内容有重复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高中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政,缺乏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这种盲目的做法自然而然也就阻隔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高中思政课教学之间的衔接。

2.3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阻碍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课发展需求,并难以实现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有调查显示,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沿袭陈旧的方法和手段,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使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有效链接的措施

3.1搭建高校思政教师与高中思政老师的交流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这一动态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搭建起高校思政教师与高中思政教师的交流平台。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每个时期的基本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此来实现高校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有效的衔接。

3.2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中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任课老师从选拔到任用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把对高中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大学教育不是中学教育的“翻版”,是需要在系统掌握中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另一方面针对对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的高等教育教师,要定期进修弥补不足、缩小差距,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中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

3.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高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在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的同时,也向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当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链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又是漫长而复杂的。它需要教师的配合、学生的配合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提高与改善,才能使其真正得到有效链接。

参考文献

[1]刘小娜2016《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速读旬刊》第3.

[2]袁奇林2015《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留学生》第6.

[3]张国文2014《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青年与社会》第5.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