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
摘要:“整本书阅读”既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提供了一种阅读理念和方法。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深度,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指导方面,教师要通过对阅读速度、阅读思路和读书笔记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思路
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要想解决当前语文阅读的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这个阅读方式极为多样、便利的时代,碎片化阅读占据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热衷讨论的往往是妙语、短文、图片,整本书阅读正是改善当下学生阅读现状的有利武器。
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1.1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当下,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很不理想,学生的阅读趋于碎片化,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及审美思维能力日趋下降。所谓碎片化阅读,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数字化阅读方式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数字化智能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在碎片化阅读状态下,人们面对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的海量信息,往往会陷入一种选择的焦虑,因此读者往往会根据标题判断其内容是否有阅读价值,在反复点开、关闭不同内容的过程中,大量的时间已经流逝。此外,碎片化阅读会明显削弱阅读深度,因为碎片化阅读的内容通常是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或者只是一段文字或者图片,阅读的内容越简单、越轻松,才越能吸引读者,这种停留在表层的阅读方式,无疑会带来思考力的下降。
这些变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整本书阅读正顺应了这一变化。在高中阶段,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最直观的作用是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特别是与教材课文相关的书籍,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文本阅读感受是大有裨益的。如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与《红楼梦》的阅读就可相互补益。节选文本内容是单一的,为了更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我们需要从整本书中搜寻能互相印证的材料辅助理解。如节选文本中王熙凤的形象,学生从她与众不同的出场到珠光宝气的穿着打扮就能了解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从她看似不经意的谈笑却处处讨人欢喜就能探得其性格;从她一面从容应对王夫人,一面吩咐下人做事就看出了她的精明与能干。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个人物,引入《红楼梦》中与其相应的内容来印证,更有利于拓展文本,完善学生的认知。其次,专心研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执著、坚毅的阅读耐力,所谓“潜心会文”。阅读时间的拉长可以使人静下心来,融入文字所营造的环境,与文中人物同悲喜。同时,阅读障碍的突破会使人产生征服困难的快感,从而促使意志力不断加强,产生持续阅读的意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又会反哺其阅读视野和阅读理解力。
1.2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提高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充分彰显了《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整本书阅读不仅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学会阅读提供了一种理念与方法。
首先,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摸索阅读方法。要读好整本的书,学生就必须格外注意阅读方法的使用。学生面对整本的书,不仅需要厘清大量的、复杂的信息,如作家、作品、情节、立场等,更要学会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获得有效信息。也就是说除了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也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自我体会和自我挖掘,整本书阅读正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此外,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要想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就不得不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文本,在整本书连贯内容的熏陶下,学生更能够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最终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吴泓老师认为,“我们读整本的书,是指以一部经典或者一个核心人物为中心,根据学生在一定的年龄段可能达成也应该达成的语文能力或者语文素养,整合五类以上的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与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性文章(含写作、展示、评价、反思等环节)的一个过程。”整本书内容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必须采用系统的阅读方法,理清文本的逻辑联系,并由表及里地将与某个人物或某一事件相关的多个情节联结成情节脉络,读出情节背后的深层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信息关联,还要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建构,在文本信息与阅读结论之间形成证据链。推理与建构是沿着理性的、逻辑的路径进行信息加工的复杂思维过程,需要借助阅读经验与理论进行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阅读成果。因此,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阅读教育。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习惯、一种策略。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2.1指导学生把握阅读速度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内容大大增加,学生不可能对各部分平均地用时用力,而应有所侧重,体现在阅读速度上,就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内容进行速读、精读,以提高阅读速度,完成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首次接触一本书时采用速读法从头到尾翻阅一遍。在速读中,不要被某个不懂的章节、段落或者注释打断,不懂的地方可以待再次阅读时多花一些时间来解决,这样可以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因而也就保证了学生有继续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指读,即将手指放在行间并以较快的速度移动,手指移动的速度应略快于眼睛移动的速度。指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也大有裨益,因为指读既可以让学生关注每一句话,又能保证正确换行,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专注度与速度。最后,对存有疑问或一时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精读法阅读。如课文《边城》中,湘西特有的风俗人情,翠翠与傩送相遇,天保喜欢上翠翠的故事情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对于作者想表达的诗意小说的特点,学生则需结合整本书的描写,从美好的小城和淳朴善良的人性中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悲哀,透过具体的情节、句子去分析人物身上特有的孤独感,从细节中探寻翠翠和傩送爱情悲剧的根源。
2.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一本书要读得好,读得有收获,就不能囫囵吞枣地读,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持续思考。“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提问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掌握主动权。那么,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第一,这本书整体上讲了什么。比如,一本小说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探讨了什么主题?是以何种方式讲给我们的?如《老人与海》,小说情节相对简单,讲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在第85天钓到大鱼并与其搏斗的故事。而关于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叙述方式,学生则须在仔细阅读后明了:小说传递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这种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是小说的主题。在叙事角度上,《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简洁的创作风格,无论事件的叙述还是人物性格的表现,都没有过多文字的渲染。
第二,作者在细处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作者的主要的观点有哪些?他又是如何传达这些信息的?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对峙以及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可以说是波澜起伏,所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梳理这一部分的情节: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老人怀着极大的信心坚持出海捕鱼,在第85天终于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捕到了一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这条大马林鱼完全超出了老人身体的对抗能力,但是老人却以极强的坚韧、自信与大马林鱼对峙,最终杀死了这条大马林鱼,但是死掉的大马林鱼又引来一波接一波的鲨鱼。老人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维护身为男人的尊严,依然强打起精神,继续与鲨鱼搏斗。虽然老人最后赶走了鲨鱼群,但也只是拖回了一个大鱼骨架。这部分内容情节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大肆铺陈,简洁的文字背后的意蕴恰恰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内容。
第三,你如何评价这本书?这本书对你有何作用?读完一本书,仅仅了解内容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判断,给出自己的评价,如这本书哪部分有道理?哪部分最精彩?评论对这本书的看法是否恰当?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组织班级研讨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有教师在教授《边城》后收集了许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并重点选取了“《边城》里描绘的是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为什么翠翠的爱情却是令人惋惜的悲剧”这一问题作为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检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深化教学效果。
2.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毋庸置疑,阅读与写作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因此写读书笔记是深化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极佳方法。开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摘抄为主的笔记。整本书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只靠大脑的即时记忆,一是容易遗忘,二是在再次使用时也很难马上完整地提炼出来。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有价值的信息、自己的所思所感摘抄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加深记忆,又可以方便使用。在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要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批注式笔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有些问题可能迎刃而解,还想不通的,可以继续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制作索引,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检索系统,方便自己查找。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以便使学生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