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以期探索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1、研究缘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作用:第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在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作总体分析,从而使教师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科学性,为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保障。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核心素养要素进行分析与融合应用,从而整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这也能够在客观上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2.1教学方式仍然落后,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因而阻碍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语文基础、心理特征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而是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的技术含量不高,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与时代脱节的。
2.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潜能有待发挥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应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的教师不能换位思考,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2.3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学状况有待改善
由于目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在窠臼中裹足不前,不能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致使语文教学活动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有的教师面对落后的教学状况,没有积极改革的动力和行为,致使教学水平没有明显的进步。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3.1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教学实际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学素养的主要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将作者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作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只有彰显人文特点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第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设计提问,使学生习得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将三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定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要使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得更有效、更科学,教师须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等开展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教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让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二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去查阅周总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周总理的一生,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三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需要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就很难独立完成作业。
3.3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障碍等进行互动式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机会。
比如,在《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重点任务是学习课文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笔者设计了“时空连线”电视采访的教学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进行情境导入,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桃花源”的视频短片,然后进行时空连线采访,依次采访武陵人、陶渊明。学生通过回答采访问题,对课文的主题进行了归纳: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开始就使学生置身在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从整体上把握了《桃花源记》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同时积累了文言词汇,丰富了文言素养,提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收获理想的核心素养培养成果。
参考文献:
[1]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2]畅玉萍.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