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及改进举措
摘要: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决定了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学校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教学管理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教学管理;现状;改进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的管理和学生学习、交流管理两部分,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只有做好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活动才能正常、有序的运行。当今小学的教学管理不尽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小学教学管理者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应对举措,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更好地发展。
1、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1.1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仍未完善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应试教育仍旧影响着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国整体的教学水平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许多教师慢慢开始重视素质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白素质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素质教学在一些学校中只是一种工作口号,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降低了素质教育的执行效率。推行素质教育比较困难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学校在推广素质教育时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不能保证开展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素质教育工作难以进行。
1.2不同地域经济、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单一的民族、密集的人口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且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
1.3素质教育进展缓慢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政府和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强调,但在小学教育中,一直笼罩着应试教育的阴影。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不得不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仍然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次后。
1.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现阶段,独生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家长娇生惯养自己的孩子,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内心特点进行教育。家长在工作的压力下,无暇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
1.5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教学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各种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挑战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未形成价值观念的小学生,处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无法辨别是非。为了小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加强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合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改进小学教学管理的举措
2.1完善小学教学管理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开展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构建完善的小学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在管理理论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根据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善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2.2加强利用教学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不能忽略了各地区的差异,制定统一的大纲,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各地区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工作能够良性发展。
2.3引导小学管理工作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
教师要重视社会的舆论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小学教学工作向着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改正。小学阶段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4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执行小学教学管理。学校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实现教师和家长更好的配合,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现如今,学生在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年龄较低的问题,学生受到社会中传播的各种信息的影响,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遇到挑战。社会工作压力不断的加大,家长对日常工作与生活都顾及不上,更别说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进而家长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和习惯的影响,孩子身心成长变得畸形,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需要家庭教学与学校教学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