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浅谈中职文言文教学的唤醒策略
摘要:中职文言文课堂教学成效很低,甚至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一直处于学生厌学、老师苦教的两难境况。就在高考录取政策调整为将语文计入总成绩后,师生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强,更使得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迫在眉睫。笔者从读法引导、整理文言知识、设计活动的唤醒策略入手,基于15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品悟文言文的鉴赏能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文言文教学充分展现着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并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独具传承性,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句读、句式较难,文言内容久远,加之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教师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如一潭死水,毫无声色。如何摆脱文言文教学困境,突破中职语文教学瓶颈,提高教学实效,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的成功表现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跟随老师接受知识、勇于思考,从而逐渐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厌恶感,一点点捡拾起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为此,唤醒中职生的学习意识是关键,尤其是对于已经经受过无数次文言学习打击的中职生而言,唤醒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以“读”引领、系统梳理、创设活动的三种唤醒策略。
1、以“读”为激发点的唤醒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的“读”应包括师范读,生跟读、诵读、齐读、默读、跳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哪种形式引导至关重要,适合学生特点的读法,对激发文言学习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授课,我采取不同的读法引导。如在教授《劝学》时,在语文基础较好、女生较多的会计班,我采取了跟读—自主朗读—个人朗读—齐读—跳读的顺序引导学生阅读,讲授新课环节中,我直接运用班班通设备,播放网上的配乐范读视频,要求学生边跟读边标注字音,接着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出声自由朗读,然后找学生朗读,教师及时加以句读指导、纠正,最后全班齐读,在分析课文时,要求学生跳读课文,在原文中找答案,整个阅读引导过程,没有老师的范读,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主角的感觉,文言文学习兴趣在悄然中萌生;而在语文基础较差、男生较多的计算机班,我就调整了读法引导顺序,即师范读—生朗读—听范读—再朗读—课后诵读,该专业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基本没有文言文学习兴趣,且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这类学生,我采取步步引领、时时紧跟的策略,首先采取师范读的形式,直接示范标准字音和规范断句,我尝试过让该专业学生先自渎课文,结果不过2分钟就没有学生再看书了,因为他们不具备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除了教师师多帮多引,别无它法。于是我先采取范读法,边范读边讲解字词,穿插故事,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直接朗读,教师及时正音,再播放范读视频,强化标准读音和规范断句,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进一步反复强化,加深印象,最后进行课后诵读,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准确捕捉全文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这样的阅读引导,一定能激发兴趣、唤醒学习意识,大部分学生绝对可以通篇背诵《劝学》,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2、以系统梳理文言文知识为切入点的唤醒策略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现状,我做过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7%的同学因为文言文中有“之”“乎”“者”“也”等和现代汉语词义差异较大的古汉语词,很难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有72%的同学因为文言文中的句子读不懂,和现代文句式不同。基于这个调查结果,我着手从系统上整理文言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系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扩大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熟读并背诵课内文言文。背诵是理解的基础,而熟读又是背诵的前提,我在每节课的课前设置了5分钟熟读文言文的环节,有计划地让学生齐读已经学过的文言课文,一学期下来,有85%的学生都能背诵所读篇章,其中《琵琶行》、《将进酒》、《师说》、《劝学》等8篇文章,我要求必须通篇会背,对于《过秦论》、《六国论》、《鸿门宴》等经典文章,要求学生能背诵重点段落即可。我们中职的语文高考只考课内文言文,相信通过背诵,高考常考的名言警句,重点句子等学生都能熟记在心,更能为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句式的特点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能领会到古文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修辞等要素,学生的文化素养会水到渠成地得以提高。
将文言文中常见的词句进行整理分类。扫除文言字词、句式障碍越容易,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越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将课内文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整理出来,引发给学生。
在实词整理上,我主要从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分别列举和解释各种现象的定义、例句和常见例字。其中,词类活用是难点,我尽量归纳出浅显易懂的规律,如当动词前出现了名词,而且这个名词还修饰限定这个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作状语,符合名词作状语的现象,《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句,“夜”就是在动词“驰”前作修饰作用,故“夜”为名词作状语,译为“连夜”。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我也归类加以整理,如有关官职生贬的:迁、除、转、调、谪等;有关拜见的:拜、觐、诣、访等,多给学生捷径和方便。
在虚词整理上,我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掌握16个虚词用法的要求,我先分门别类把虚词划分开,如分为以介词为主的“以、于”等,以副词为主的“既、但”等,以代词为主的“之、其”等,还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等,再有以语气词为主的“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我把每个虚词的用法依次整理出来,如之的用法:作代词,作宾语。“刺人而杀之”;作动词,指“去”或“前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作结构助词,译成“的”或主谓间,不译。“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为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蚓无爪牙之利”;音节助词,“顷之,烟炎张天。”其他虚词用法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样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一目了然,由繁入简,再通过列举的例文例句,深化学生对用词语用法的理解。
对于句式的归结,我将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句式类别归纳出来,解释每种句式的特点,举出文中出现的该句式例句,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几大模块进行整理,以此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讲授难点,因为要从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子成份讲起,先要确保学生能分辨出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才能讲授倒装句的相关知识,当然,会翻译是前提,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于蓝”是从蓼蓝中的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其应在谓语“取”之前,而在古文中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再如“蚓无爪牙之利”中的“利”作锋利义,修饰爪牙作定语,本该置于“爪牙”前,而这里将其置于中心词“爪牙”之后,属于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再如,讲授判断句时,我先让学生学会判断句的翻译方法,口诀是“一去掉,二加上”,即去掉判断词“者、也”和逗号,加上谓语动词“是”,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这是典型判断句例句,教师应给把此类文中例句一一给学生归纳,以点带面,以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3、以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为共鸣点的唤醒策略
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就是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唤醒学习意识,展示学习成果,这是我多年教学反思的经验。
首先是把导入环节大胆地抛给学生。我开展了“我是故事人”活动,在《鸿门宴》的导入中,我直接提问“谁能把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故事讲给我们听?”,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让学生讲述“负荆请罪”的故事,学生兴趣极浓,而且讲得非常精彩,入境很快。
其次是在课上和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展示文言文学习成果,活动的设计要既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和专业紧密相联。如定期开展了诗词朗诵大赛、接龙大赛、“文言背诵我最强”的背诵大赛、编排课本剧等,使学生对古文中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和小说深入体验。[3]同时,为体现专业特点,在计算机专业开展了文言篇章动漫作品展活动、在服装专业开展了我为王者设计王服活动,活动中,学生又一次品悟了人物性格特征、作品主题,从专业角度突出和诠释了历史主题。
4、结论
学贵得法,教贵有法,方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锲而不舍”和“学然后知不足”,这也一直鞭策我的从教之路,漫漫教学路,吾将孜求索。
参考文献:
[1]陈新燕.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策略.考试周刊,2012(72)29--30.
[2]许凤仪.中职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读写算:教研版,2015.
[3]李淑英.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