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来历史的传承,集精神、文化等于一体,在初中阶段中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下,处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西方文化的教授,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该文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因此英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授英语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核心,并且为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拥有更深入的理解,往往在教学活动中穿插西方文化,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从而忽略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的重要作用。E.Sapir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在所著的《语言论》中提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初中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1、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观念
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鉴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英语语言中蕴藏着西方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初中学生,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以及礼仪文化等都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在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用英语的语言方式进行理解与表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1.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初中学生作为新生代的国家未来的栋梁,更有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当下,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英语学习成绩、增加语言知识,更有着需要学生学会用英语语言表达中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宗旨。然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需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了解且表示认同与尊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之中,只有认同与熟知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
1.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鱼人进行交流沟通,这种交流不仅仅是日常的嘘寒问暖,也有着文化的双向沟通的含义。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技能被枯燥的灌输在学生的脑海里,而实践表明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更加愿意接受生动有趣的知识传播方式。而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将中华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设置丰富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兴趣。
1.4丰富英语教学内涵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丰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一方面,相较于外来的西方文化,中国学生显然对于本土文化的接受程度会更高,这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书本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根基,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待西方文化,真正做到“取之精华、其之糟粕”,将精华部分内化为我们自身的文化构成。如此一来,学生将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西方文明的学习者和新时代文化的创造者。
2、初中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现状
2.1英语教材当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初中教学中英语教材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当前绝大部分的初中英语教材经过新课程的改革,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思想深度有有所增加,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但是,教材中仍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材中更多体现的还是西方文化,导致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缺乏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无法利用英语英语知识来传播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2英语教学当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这种桎梏下,教师往往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导致英语教学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即便拥有丰富的语法知识,但依然无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利用英语进行阐述,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小姨、姑奶等称呼就无法精确表达,由此可知,英语教学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基本现状。
2.3英语考试当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目前,中国的选拔人才机制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初中英语考试中主要由听力、单选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以及作文为主,而大部分的题目往往来源于国外的文章与期刊,鲜少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出现。这种情况导致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忽视。
3、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
3.1通过将教材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融合
根据上述初中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现状分析可知,当下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师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意识,在备课的时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教材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挖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将其代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十单元“I’dlikesomenoodles.”中有一个情景对话有关餐厅点餐的内容。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延伸教材内容,谈论中国的饮食文化。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WhatarethestaplefoodsthatChinesepeopleliketoeat?(2)WhatwinetablecultureisthereinChina?(3)WhattraditionalChinesefooddoyoulikemost?通过提问学生这些问题,引出有关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并且将其与西方饮食文化做对比,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将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
3.2通过对比性学习,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语言学家束定芳所述可知,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外国文化的对比工具以体现外国文化特征,并且通过对比对母语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更热衷于过圣诞节、万圣节之类的西方节日,而对于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兴趣平平,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方节日的对比,使得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意义,使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运用对比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度理解,增强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
3.3通过相似性学习,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
中西方文化中也存在许多相似性,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教材中的内容,寻找与中国相似的文化,在教授有关这个文化的单元课程时,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对这个文化的描述语句应用在相似的中国传统文化描述上,从而达到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Whenisyourbirthday?”单元中,中西方对于生日都在祝福时说:“生日快乐”即“HappyBirthdaytoyou”在这里,中西方存在相似性,西方对于生日上使用的用语完全可以在中国过生日的时候套用。例如,Celebratebirthday、birthdayparty类似的用语。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可知,中国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缺失,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语言知识与技能,也是为了培养知识素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认清中西方文化差异。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丰富自己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指引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英语学习课堂,逐渐将二者相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民族凝聚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欣悦.试论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校园英语(中旬),2016(5):89.
[2]浦晓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新课程(下),2013(3).
[3]徐玲玲.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0).
[4]周适.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11).
[5]王春美.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探讨[J].读书文摘,2015(12).
[6]严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的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