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生活化的小学写作教学实践
摘要:小学写作教学存在“范例化”“模板化”倾向,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要求后,为学生提供范文或模板,要求学生根据范文或模板写作,学生所写作文千篇一律,较为刻板。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了生活,作文最多只能是文字的堆砌。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强调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融入生活经验,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
文章是写作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书写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若总是让学生照着范文和模板写作,必然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并割裂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提前观察生活,获得素材
当前的小学写作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范例化”“模板化”倾向,教师没有通过有效引导教会学生观察感悟生活,而习惯于提供范文与模板供学生模仿。学生因缺乏对生活的切实体验,在写作时只能照搬范文中的结构和句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感情空洞。
提倡在写作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就是要结合写作主题,采用任务形式,让学生在写作前深入生活,在观察中感知、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如在四年级上册“神奇的大自然”的写作训练中,写作前的任务是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注意时间、地点,并认真观察。学生分别选择了晨曦、落日、下雨及云朵的变化等,并根据所选景象积累了丰富的观察体验。如此,学生写作时自然有话可说,且有自己的感受。又如在写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之前,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观察其长相特点、饮食习惯、玩耍中的动作等,通过陪小动物一起玩耍,学生对所写对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写作中感受颇深,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而富有生活味。
2、课堂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通过课前观察,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但如何将这些素材有机整合起来,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具体的引导。一些教师忽视了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认为作文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体验,殊不知学生虽然有素材但并没有掌握方法,自然难以将作文写好。在写作课堂中提倡合作,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写作的方法,将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按照一定的结构文从字顺地、有思想、有感情地进行书面表达。首先,要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以写作“我学会了……”为例,从题目看,是要求写记叙文,但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会叙事,而不会从事件中写出启发性。在引导学生交流时,当学生确定了“做饭”“游泳”等主题后,可先引导学生初步交流事件的经过,再以问题“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你从中学会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事件中感悟并写出“坚持”“不断学习”等道理。
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安排文章。如在上述主题的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事件发展顺序展开讨论,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又如,写“我最崇拜的一个人”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讨论并确定所崇拜的人的主要特点,结合主要特点确定事件,再结合事件选择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如此,就可引导学生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作文。
3、深入生活体验,选择重点
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作方法,但如何将素材更好地整合起来,如何让所写内容更富有生活味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我最崇拜的一个人”的写作中,虽然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自己所崇拜的人的特点,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还较为模糊。课堂讨论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所崇拜的人,看他(她)和自己所描述的特点是否相符。在观察中,有的学生发现,本来是计划写所崇拜的人的头发、眼睛、鼻子和耳朵,但其外貌中最突出的部分却是他的耳朵——很大,且会动,所以在写作中就可以将头发、眼睛、鼻子略写,而将重点放在对耳朵的刻画上。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确定好写作的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我学会了……”的写作中,有的学生选择了“我学会了游泳”,在讨论前,该生本来计划按照去学游泳前的状态、如何去的、如何学的、学了之后怎么样、有什么感悟的结构来写。但是,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却推翻了原来的计划,开篇点题,然后重点写学游泳的过程,最后写感悟,整篇作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写作实践情况看,“记流水账”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问题,教师为此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写作重点,把不必要的、可以忽略的、不重要的部分省去或略写,从而突出重点。
4、根据生活体验,完成写作
提倡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写作。如在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的写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到自己所喜欢的园子里,边观察边写作。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写作中选择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先写如何走进园子,然后再重点写园子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较好地突出了园子为什么是“乐园”的主题。同样,在五年级下册“我身边的小能人”的写作中,学生通过对“小能人”的调查,更好地了解了“小能人”的优点,边调查边写草稿,再整理完成。
在完成初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完成对作文的修改与升格。很多学生不习惯甚至不会修改作文,教师应对学生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对作文做具体修改。如在“我学会了……”的写作中,有的学生选择了“我学会了做饭”的主题,写如何煮饭、择菜、炒菜、饭菜的颜色和味道如何、父母对自己的夸奖等。在批阅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如何煮饭、择菜、炒菜的过程描写上,最后引导学生读自己的作文,结合自己的经历反复修改,让作文更加贴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课堂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在生活体验中确定写作的重点,并根据生活体验完成初稿,然后再次深入生活,根据体验完成对作文的修改与升格。如此将写作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写作,如此写出的作文就会富有生活味,就能打动人,就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秦丽红.作文源于生活——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20(5).
[2]吴雪玉.浅议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3]孙相会.试析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4]顾晓梅.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