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论网络环境下高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创新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2/21 阅读数:142

论网络环境下高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创新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的实施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实践教学硬件软件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实践教学经费过少的情况下,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基本策略。在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主导下,通过政策引导与激励政策,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梳理与整合的基础上,以引进、交换、购买、自建等方式保证需求资源量的提升,以资源评介、资格准入、等级评审等方式保证资源质的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涵盖实验课、实习、实训、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否真正落在实处,这关系到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所在。

1、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1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

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领导班子仍然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尤其是专业素质的原因致使对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局面。从本质上讲,这些领导只求办学的经济效益,至于教学质量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法落实,在资金、人员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实质性问题上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等显著特点。此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但其发展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正因为这种速度才间接造成了人们心理准备上的不足,使人们不能从根本上对高职教育有一个到位的认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不管是领导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难免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或盲目效仿普通本科高校的做法,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把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

1.2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缺少发展基础的陆续扩招,几乎所有的院校都采取了招生过程中最绝的招数进行生源大战,以满足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其结果,由于招生人数的暴增,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只能成为口头上的一个承诺,有的院校学生即将毕业也没有见到一个招生时承诺的兑现,使得高职教育的特色被社会质疑与唾弃。究其原因,就在于实践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有的专业甚至就没有什么实践教学资源。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科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40%的总课时,理工类实践教学不低于50%的总课时。时至今日,即使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其所举办的40个左右的专业中唯独升格前衍生下来的专业可能会实现这个标准,但其他新增的专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评估验收通过的话,那也就是一个不真实的历史。另外,实践教学的课程学习实验室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软件硬件建设等均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学校基本上都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即使为数不多的一些设施也都较为简陋、落后,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特别是对校外实训基地软件建设的投入更为缺乏,很多企业把学生实习看成一种负担,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得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均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可以有好的实践机会,会与一些单位达成协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到单位体验、实习或顶岗。但是,由于时间和动机的缘故,实习单位绝不会将学生安排在关键岗位或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上,从而造成了实习的表面形式而已,很难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1.3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优质化可以解决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短缺矛盾

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这是高职教育的最基本法则。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却是由一些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整合或升格而构成的一所大学,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真正的专业实践或技能技巧,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对实践知识缺乏真正的了解与认识。更为人们所关注的就是这些数量上达到办学要求的教师中符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标准的教师比例是多少,几乎没有一所院校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以陕西省高职院校为例,民办院校几乎都是退休教师和研究生代课族,谈何“双师型”;公办院校几乎都是找课组,想着“双师型”;示范院校的确具有“双师型”教师,但达标教师有多少?因此,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严重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背景莫过于转行或新进人员,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经验,使得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少课程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新增的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师资只能从企业行业的领导层或一线工作人员中聘请来实施部分教学活动。

2、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

由于没有从本质上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的真正功能与作用,所以,许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都流于形式,对教学过程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呈现。第一,对多媒体技术的潜能未能有效地发挥,使许多教学资源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运作状态;第二,在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过于注重外表上的华丽,而忽视了课程实质性问题的解决;第三,许多实践教学资源不能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进行创新,而是采取了拿来主义的做法。这些现象的严重存在都不利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质化建设。

2.2实践教学资源运用过程的单向性突出

以高职院校所谓的网络环境下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来看,几乎很少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场景,根本不可能将课程内容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不难看出,在整个网络教学资源中,教学内容的罗列现象严重,许多资源的呈现都是教材的变相搬家,尤其是有些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讲述和演示,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以至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与操作能力成为一种奢望。

2.3实践教学资源的针对性较差

透视高职院校的已有实践教学资源,问题一个接一个。尤其是教学理念的缺失,形成了面面俱到的现象,从整体看,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很难分清,即使提到重点与难点,但许多教师在资源的设计上把握不准,没有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整体规划有机统一起来,针对实践教学问题的目标要求一个一个地予以解决,自始至终地贯彻“管用、实用、顶用、够用”的原则,把实践教学的每一个资源点都打造成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金钥匙。

2.4实践教学资源制作的技术含金量较低

趣味性和技术性是高职实践教学资源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已有的高职实践教学资源,由于实践教学模拟演示或开发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含金量不高,不能有效地把高职教育内容中的实质问题演示出来,不利于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真正发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高职教育中需要以动画形式展示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有99%未能得到设计与开发,亟待政府主导下的实践教学资源技术团队开发与制作,缓解许多院校实践教学教师奇缺的问题。

2.5实践教学资源脱离了企业行业的主体成分

我国实践教学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双主体”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喧宾夺主,把本来在实践教学中为主体的企业行业地位予以剥夺,使企业行业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事实上,我国由于缺少企业行业主体地位的法律依据,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靠人际关系予以建立和维持,稳定性极差。尤其是许多企业行业,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高职教育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着种种矛盾,许多企业从内心深处是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的。所以,要建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来实施。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创新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实践教学资源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资源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它决定着整个高职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共同提升与整体发展。假如网络是高速公路,实践教学资源就是车辆,如果高速公路没有车辆运行的话,其公路的价值和意义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质疑。同样,我们的高职教育网络实践教学系统平台建成后,就必须考虑在该平台上建设可以传输的实践教学资源了。事实上,网络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资源库建设的过程,这是一个要统一规划、长期进行的过程。

由于我国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权限划分的不同,建议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采取以省为单位或者多省联合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运作是比较可行的。至于平台资源的收集方式可以采取大开放的理念,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选取优质的资源进行交换、购买,甚至从国外借鉴一部分资源。这样,就需要以省为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在有效梳理与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全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教学团队以及新增专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结合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团队情况,采取政府指令和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了确保数量和质量的共同提升,我们可以采取“共性模块+个性特色”相统一的建设模式,在确保数量有效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门又一门的课程文本资源在共性的技术模块中得到有效的体现,通过课程性质与特色的有效组合,使得每门课程带上自身应有的光环和价值。也只有“模块+特色”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模式的有效实施,才能加快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建院校和新建专业的快速发展。

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的固有特质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行为上的开放性,否则,任何一所院校都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师资层面的复杂性和资源建设过程的复杂性,整个建设过程囊括了校内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教辅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校外企业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尤其是还要吸收一些专业相关的社会人员进入教学队伍中来。这种现实性的存在,就预示着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军鱼龙混杂,尤其是激励机制的实施,难免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实践教学资源进入平台之上。因此,平台必须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有效管理,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来确保资源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实践教学资源资格准入制度就是最为关键的制度,它是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一个门户和形象标志。以陕西省为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可设置资源上传模块、资源检录模块、资源评价模块、资源使用模块、资源展示模块、资源奖励模块等。通过后台管理的方式,资源上传模块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以真实的个人信息登记来上传开发完成的实践教学资源模块,但除了上传者,无密码的人是看不到的;资源检录模块、资源评价模块只有授权的管理人员和评价人员用特定的密码才能浏览与审阅;资源使用模块、资源展示模块、资源奖励模块是学习者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学习的自主化模块。经过严格的模块筛选,学习者将会得到一些比较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等趣味性比较浓厚的学习材料。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弥补课程内容中实践性方面的不足,不断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体验。

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必须依靠数量的提升满足学习者的基本需求,依靠质量的提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数量与质量的相统一中满足学生的自主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点击率和应用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众所周知,政府主导下的教育管理体制,从各个层面依靠权力可以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这种体制的优势作用之所在。第一,实践教学资源的评奖机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许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资源建设。第二,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实行共建共享机制,以制度管理为先导,实行“能者上,不能者看”的法则,从全省整体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总经费中进行二次划拨使用,按照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数量与质量的合理比例,尤其是实践教学资源的点击率与下载率进行有效奖励,把院校奖励与个人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院校示范性建设以及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特色专业、教改成果、教改项目、专项活动的考核等挂起钩来,以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量与质的提升。尤其是要明确地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数量与质量要求纳入到各项活动的承诺之中,使每个项目的拥有者都必须将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当作主要任务来完成。由此看来,教师荣誉的建立是加快建设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大开放的理念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团队的最佳组合,使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使“要我做”真正地变成“我要做”。

参考文献:

[1]罗健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136-138.

[2]汪鼎喜.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159-161.

[3]陈一虹.浅谈高职教育之本—实践教学[J].今日财富,2011(10):1-4.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