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这三个方向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培养策略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数学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授课内容局限在知识点和公式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分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是应试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而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是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运算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等。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些思维能力,才可以自行分析和消化数学知识,并能推理事物间的关系,但是受文化因素、儿童的生理年龄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些阻碍。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一些教师为了应试教育会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或者做大量习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认识、表达、概括周围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解决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还要能够将知识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促进其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训练。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3.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不少学生而言,数学学习难度很大,还没开始做题目他们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这种心理会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甚至会产生厌烦数学的情绪。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慢慢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还要注意数学教学要由易到难,当学生做出一道简单的题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3.2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
弄懂数学的基础概念,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数学学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摒弃“为做题而做题”应试教育观念,而是要求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要在数学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为思维的锻炼打下基础。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学生明白它的含义是什么非常重要,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再如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整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的概念等,这些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学不好,记不住,不仅会影响数学学习,而且还会阻碍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一旦形成了习惯,对于后续的学习、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都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黑艳菊,司慧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0(10):33-34.
[2]李云中.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