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2/6 阅读数:203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从实践教学设施、师资、行业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教材、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毕业实践环节、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经,最能体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从总体上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较突出的问题。

1、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用于基建方面投资较大,从而造成经费紧张,加之实践教学在仪器、设备、基地等方面的投入较大,从而使得多数高职院校仅能保证个别重点建设专业的经费投入,而其他多数专业在实践教学设施上投入明显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还较薄弱,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仍显不足

师资队伍的素质构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师资队伍应该是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一支“一专多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布的教高厅[2004]16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50%以上为合格,达70%以上为优秀。”虽然高职院校都在加紧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打造能胜任高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但与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相比,双师素质教师仍显不足,而且即使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其专业实践水平仍有待提高。

据抽样调查,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和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分别为48.66%66.06%,分别低于合格和优秀标准。造成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8%,其他来源所占比例不足7%。所以,主要来源还是直接分配入校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大多为硕士研究生),但由于“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高职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有些院校从统计数据上看,双师素质教师超过了70%,但含金量较低。如不少教师是因为持有考(高级)评员证而被认定为双师教师,而考(高级)评员认定过程几乎是走走过场。真正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工程系列职称的双师教师比例依然较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但实际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建设重要性仍认识不足,与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主要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不够,而没有真正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部分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教学内容钻研不深,教与学相脱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督导机制不完善,因此,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及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的兼职教师非常缺乏。

3、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在实践教学实现途径上,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是学校起绝对主导作用,而不是由企业或相关的技术协会为高职教育制定标准,并利用其标准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进行认证,这种方式产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另外,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企业必须参与高职人才的培养和如何参与在法律法规上没有硬性规定,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残酷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忙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暇顾及学生实践教学之事。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学生成批进入一个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多工科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教师托关系拉交情建立和维持,难以稳定,而且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往往是应对评估,没有真正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学过程越来越趋于形式化,大多只是安排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或是进行所谓的市场调研,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虽然也注意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

4、缺乏适用的高质量实践教学指导教材

虽然近几年国内不少出版社对出版高职教材的积极性很高,高职教材的出版量也急剧增加,但这些教材中绝大多数都是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教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仍显不足。而且由于各高职院校拥有的实践教学设备不同,实际上,并不能按一般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的指定项目及操作过程实训。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本身师资较紧张,教师在校本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上的钻研不够,至使学生课前缺乏指导书预习,课中也没有指导书参考,课后的作业布置及实训(习)报告的撰写也较随意而不规范,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演示方法;且限于实践教学设备数量有限,或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学生动手训练时多人一组,每名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较短,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另外,指导教师过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启发、指导及解决,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过程往往过于程序化,难以达到对于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即顶岗”的高职人才要求。另外,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设备欠缺,特别是缺少现代化综合性实训设备的情况下没有积极探索其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将现代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开发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

6、毕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毕业实践环节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运用,又是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体现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效果,在就业工作的“系统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两部分。尽管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认为毕业实践环节是实施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但从总体看,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学风浮躁、高职教育发展不够成熟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环节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7、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教育单纯片面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数院校普遍没有建立为增强学生发展潜力所必须的一整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应用性环节,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率较低。

8、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包括培养目标、实施措施、技术方法和考核为一体的完整教学制度,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不少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8.1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学校已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系统。在已制定的学校制度中,如考试成绩评定和管理办法、教学计划管理等,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对待,不利于实施。现有的实践专门规章制度内容缺乏整体性、较零散。规章制度中原则性的意见多,可操作的标准少,弹性内容多,强制落实的少,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无法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特点相适应。

8.2管理方式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由各系(部)对下属实训(验)室进行管理的方法,由于人、财、物分别属于不同部门,导致不同系(部)协调比较困难,学校在宏观管理上难度较大,管理效率低、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实践教学的设备仪器、人员、场地、经费不能很好地进行合理调配,未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充分发挥其办学的效益,人为地使原本数量不足的实践教学设施更加匮乏;二是由于各系(部)均追求大而全,争资金、抢场地,人为地造成许多矛盾;三是对实践教学的组织难以做到统一、规范的管理,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四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难以有效实施。

8.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抓好学生、教师双重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的得出,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项目、条件和时间无强制性的规定,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尚未完整的建立起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为标准,以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规范为大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上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些是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有些则是由于对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不够深入至使操作上的失当或观念上的模糊,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营造一个有正确政策、舆论导向,有完善法律作保障、有所有高职教育受益对象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的适宜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更要求各高职院校真正认识实践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英俊,齐爱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J].成人教育,2009,(11):11-14.

[2]郭秀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0(3):1-3.

[3]袁晓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158-159.

[4]江冰,王树红.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122-124.

[5]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164-165.

[6]刘丽娜,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3):90-91.

[7]陈光海,何同林.高职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30-131.

[8]王勤.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D].郑州:郑州大学,2008.

[9]李金.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26-2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