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1/23 阅读数:11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孩子们在个人修养、思想品德养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育,抓好思想品德教学,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程;知与行;教学理念

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始,在这个阶段教育课程主阵地是《品德与社会》,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和习惯为基础。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下面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希望领导和专家能给予指教。

1倾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真切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所教的班,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这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一方面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一方面,在心灵自由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的,特出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承认差异,张扬个性,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心灵自由的课堂里学生不仅浅层的对话交流,而且是深层次的情意互动,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融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又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乐意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并善于在集体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吸收营养,以启迪自己智慧的是想和方法。

比如,《父母的疼爱》一文,教师们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当一次家长,切身体会如何疼爱自己的孩子。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情节,在情节的不断继续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美好,父母的关爱是多么的无私。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共鸣,才能真正意义上教育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也会使学生产生孝敬父母的个人观念。.

2新课程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观念上讲,教育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动摇,教材所阐述的是一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思想品德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听课,既没有学习的兴趣,也无动力,故很难参与教学中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应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不动摇,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学习中穿针引线,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品德教育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3注重活动和感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看惯了太多的单一的、古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夸夸其谈的讲,学生默默无声的听,死寂的课堂,散步在很多的教育角落。而我们最想看到的,也是最受学生们的欢迎的是“寓教于乐”方式的。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将教育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并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觉得愉快的东西,非活动和游戏莫属。而我们的重心还是在教学上,所以要想法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的活动因素,并设计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的孩子们不再鸦雀无声。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

《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就是在不失教学宗旨的前提下,采用唱唱跳跳玩玩等活动形式,一方面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理解知识,也结交了朋友。

4开展实践实施知行结合式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试验一种换位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换位思考,给他们设立场景或者安排活动等,让学生能有切身感受的体会,增强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使得学生的道德情感有质的提高。

5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思想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渲染、强化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引导、补充。在全世界风行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我们市场经济的脚步也是大步前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制: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不再有铁饭碗和金饭碗的说法,我们都需要树立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是现实生活的基本准则,胜为王,败为寇。如果我们还是安于现状与享乐,总有一天穷困潦倒,甚至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在课堂教学中,比如《百折不挠》一文,就强化了竞争意识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为了成功而做的不懈努力。也要从中看到他自身强大的竞争意识。他当时已经是全国冠军,但是就是因为自我思想道德约束和竞争意识的要求,所以才让他有轻伤不下火线的气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中得到同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总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互动关系和互动频率,以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潜能的效果。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化,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质量一定能在大政策的影响下,稳步前进。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