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1/19 阅读数:157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摘要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语文课程在高等职业学校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因其不实用和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一度引起学生的不满。而对于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也进行了许多次,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住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导向性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应建立能力本位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设计、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既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概括说来,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导向型的高等教育,是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教育性质综合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导向型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培养;三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实践为教学重点,以技术应用为课程目标,学科设置灵活,适应市场需要。

人有多种能力,其中职业能力是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和社会生活的最重要能力。职业能力又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是适应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等教育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还影响到高校的就业竞争力,而对职业导向型的高等职业学校来说,这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将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直接衡量标准。

1、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1高职语文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虽然高职教育是职业导向型的教育,但是语文教学属于基础素养培养的一部分,是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基础,而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高职语文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些品质对为人立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另一方面,高职语文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而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1.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日益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通过项目化的教学,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语文课堂项目相结合,学生通过项目管理可以锻炼相应的职业能力,这也实现了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目的,提高了高职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具体说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高职语文教学课堂的针对性和目标导向性,使得学生在提高母语应用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职业能力;二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高职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教学方式,改善了语文课堂被边缘化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2、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无论从哪方面看,高职语文教学都不应该被荒废。然而在笔者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却发现当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课堂问题重重。

2.1学生语文基础水平不一,学习兴趣不足

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时的基础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好,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且兴趣缺乏,这也为高职语文课堂带来了困难。高职语文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事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2学校对语文课程重视不够,语文课程地位削弱

由于相关教育机构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具体的说明,这也使得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对语文课程的开设重视不够。语文课程地位日益削减。在专业课的压力下,许多学校的高职语文课程仅仅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课时大大地被削减,有的理工类学校则直接取消了语文课程,这些都导致了高职语文课程被边缘化。

2.3高职语文课程职教特色不足,脱离高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实践为教学重点,以技术应用为课程目标,学科在设置时更要体现灵活性和应用性。而我国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职教特色严重缺乏,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思想,以文化教化为主,缺少相应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缺乏教学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脱离了高职语文的核心教学目标。

2.4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填鸭式教学质量欠佳

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的高职语文教学仍旧以传统的教师主讲为主,教学模式单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就是中学语文课堂的再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反感情绪,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难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创造性,教学质量极为低下。针对上述问题,只有对高职语文课程做出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使高职语文发挥其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目标,这正是现阶段高职语文课程最重要的任务。

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对策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笔者将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策略。

3.1面向高职教育规划,重新定位高职语文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导向型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人才培养,而语文教学既属于基础素养培养的一部分,也是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基础,而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改革高职语文课程首先就应该对高职语文课程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要在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宗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定位。因此,高职语文课程在定位时既要关注其基础性,又要重视其实用性。总的来说,高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质功能。高职语文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人生态度,通过文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二是应用功能。高职语文教学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母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甚至专业化的语文模块学习还能让学生获得更专业化的能力。三是发展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还要能够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将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一系列社会活动能力,这些都将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3.2根据能力培养规律,进行高职语文课程专业化模块设计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还要根据能力培养规律,进行高职语文课程专业化模块设计,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导向下,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专业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化模块的设计应该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为不同职业导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能力培养计划。例如,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可以归为基础模块,把这一模块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而“中外文化鉴赏”“商务礼仪”“硬笔书法”等课程可以归为一般性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导向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不同的导向型课程,从而培养其职业核心能力。

3.3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加强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通过加强实践活动设计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是改革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关于高职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建立语文教学仿真实验操作平台,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操作、自行管理、自行运作的专业化工作室。例如,“演讲与口才”课程可以建立一个“播音室”,在为学生提供录音、播音设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运营管理;“写作训练”课程可以建立一个“文秘工作室”,让学生参与学生工作的组织和筹划,如社团大赛的举办、迎新晚会的举办,等等。这些仿真实验操作平台将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将让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实际活动中得到极大的锻炼。

3.4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考核方式作为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建议高职语文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讨论的参与度、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相关比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等多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切记不要单凭一次成绩评价学生。在考核形式上,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设计不同形式的考核,让学生自行选择。

3.5加强合作能力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项目的完成已经不能只靠单个人的力量,因此,加强合作能力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教学过程的开展也需要进行合作教学,一方面,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还有利于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合作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沟通和互补。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然后将教学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进而将任务落实到个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合作能力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3.6加强课外活动拓展,构建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外活动拓展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也将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注点。面对大多数高职学校语文教学课时有限的现状,拓展课外活动无疑是一个创举。通过加强课外活动,构建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延伸课堂内容,还能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开展课外活动拓展的方式主要有:一是举办校内各类培养学生交流、写作、交际能力的比赛,如演讲大赛、辩论赛、职业规划大赛、总裁助理大赛,等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锻炼相应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外观影活动,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在课外进行学习和欣赏,这样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童山东.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张义君,曹志佑.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9.

[6]马莉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8.

[7]赖葵文.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