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有效教法探究
摘要:数学作为中职教学框架内的主要教学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运算能力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对于数学科目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有效教法,让良好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巩固。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有效教法展开探究,希望能为众位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启发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教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全面地激发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促进中职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教师要积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有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以下三点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有效教法展开探究。
1、积极借助多媒体教法,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其在展示上所具有的突出优势有效地激发了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感知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多媒体的这种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中职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小节内容时,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其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张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动态图片,让良好的画面展示和动态的空间移动,有效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刻地感知空间,并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二,教师可以借助精美的PPT课件勾勒出圆与直线三种位置关系的立体模型,让学生在立体化的展示中较为清晰地知道直线与圆的关系分别为相交、相切、相离,不断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同时对于圆与直线的关系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分模块的微课视频对以上的立体化模型再次进行动态化地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极富空间感和渲染力的微课视频展示和讲解中全面把握该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空间感知能力,加深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2、有效利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教学法就是借助一个个的问题展示,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点拨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不断地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置较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样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小节内容为例,教师可借助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几个主要的问题,如:(1)圆与直线都有哪三种关系?(2)在这三种关系中,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又具有怎样的关系?(3)切线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可以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是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中沿着正确的思路来推导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后,在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积极让学生动脑,并及时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圆与直线的相交、相切与相离的关系,同时再抛给学生新的问题,让学生层层推导,逐步接近最后的正确结论,促进其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提高,深化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小节内容的理解。
3、采用实践活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快速运算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让学生在有趣味性的活动中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快速运算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这一章内容后,中职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其一,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成几个竞赛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打好基础。其二,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例题,引导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计算作答,哪一个同学第一个算出正确的答案则为其小组加一分,这样依次轮流开展计算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其三,待竞赛结束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运算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在这样的计算竞赛活动中不断提升运算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包括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运算能力在内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有助于中职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教师对此应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并积极地联合优秀的教师同行,一起探究和改进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手段,不断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为学生未来较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曙辉.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与培养策略[J].教育评论,2018(12):126-129.
[2]胡青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