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因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高职学生易形成不当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要想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实施,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也需要将思政教育的理念与各门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高职院校中的英语课程相结合,这样既能够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引导,又能够在引领价值方向的同时进行知识的传播。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6年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跟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相结合,并且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自身的修养,促进个人的成长。在教师中,将思政教育与各门课程进行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对我们高职院校来说,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着力建设“课程思政”,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又能够将英语课程的思想深度和文化进行提升,使英语课既能将语言知识教授给学生,又能够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和哲理。
1、“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功能
1.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的不是单纯的某一门或者某一类的课程,它指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希望能够借此将高校在思政课上发生的瓶颈制约因素打破,是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产物。其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课程思政强化了课程的思想政治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将其他的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融合,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1.2“课程思政”的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教育中也离不开思政教育,需要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创新教学体系。思政统领课程教学之魂,课程体现思政育人之要。“课程思政”能够将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与课程本身的功能相结合,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将育德能力进行完善提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
2、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较为复杂,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使课堂的效率明显提高,因此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专业内容与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开展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更好地引导英语教学的实施,保证英语教学的正确方向,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能成为思政教育更为新颖和有效的载体,为思政教育提供方法创新。二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1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较少,专业素养教育也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此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党团活动为主要形式,缺乏方法创新。改革高职院校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采用新的思政教育方法,能够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的调动,使普通教学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为高校未来的思政教育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教育的主要群体是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推广能够使青年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扩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普及程度,加快思政课程体系改革,助力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2.2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在需要
世界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高职学生易受西方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例如,高职学生特别喜欢过“洋节”。单纯就英语授课来说,似乎合理,但从育人目的来说,其实不然。比较科学的做法是,高职英语教师适时地分析语言中蕴藏的文化、意识形态内涵,在教学中通过阅读、视听等素材,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的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优良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对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进行规范的标准。依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加以提炼,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增强,并引导他们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体会到中华文化坚守传承的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
2.3高职英语课程具备隐性课程的功能
在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过于表面化,导致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效率较低,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里提到的隐性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无意识、无计划、无预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其记忆力,学会深度思考。和以前传统的显性授课方式相比,把思政教育和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作为课程目标,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所有课程隐性育人相结合,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变,真正从全过程进行育人教育。
将思政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对开展与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具有重大影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隐性思政教育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英语课程思政既能够使教师的立德育人意识得到提升,又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升华。”
3、高职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如何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关系,是当前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任务。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同时,要巧妙地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做到英语教学的学科性、思想性、教育性相结合,实现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3.1挖掘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价值体系的建立,把思想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教育目标。使新一代的青年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正确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将立德育人作为教学根本,重点放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英语教学在传授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将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想进行系统的解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努力寻找英语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并运用隐性课程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教育、道德方面的感化和心灵上的触动,能够从理性层面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实现英语语言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赢。
3.2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培育职业精神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需要结合学生各自的专业特点来培养符合该专业领域的职业精神。以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开设的专业涵盖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等完全不同的领域。在护理系讲授护理英语课程时,教师可适当增加有关护理学发展史的简要介绍,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传承护理文化,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在口腔医学技术系、药学系进行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等优良的职业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为之而付出努力。
3.3听力教学融入政治观教育
高职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从听力教学入手,在营造听力教学语境中融入思政教育,基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将中西方差异及政治理念融入到听力教学中,通过背景讲解、自主探讨、影视材料等,分析中西方社会价值、伦理道德中存在的差异,包括社会关系差异、政治立场差异等。授课教师要强调正确思政观点对听力学习的作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国际形势,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对国外新闻政治观做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对中西方政治立场的认知能力。
3.4翻译教学强化民族意识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试及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四六级考试,翻译都是必考内容之一。翻译包含诸多复杂信息转换活动,教学难度较大。在翻译技巧、英汉互译等教学中,将中西方文化涉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民族意识等进行整合,会对西方文化价值观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交流中,会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同时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会有利于提升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德才共育。
3.5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讲解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头脑的清醒,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的判断。在进行西方文化的解读时应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加强其文化底蕴和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当教师讲到西方节日时,应顺势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指引学生用英语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典故与习俗。在讲授护理英语和医护英语课程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传统的中医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4、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技能培养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遵循职业院校的教育规律,根据教育的特点进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基础语言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利用课程育人资源,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的同时,还应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传播,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5):99-100.
[3]魏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18(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