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题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不仅对其数学知识掌握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章基于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此促使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长久以来,数学教师都认为应用题是提供给学生练习的一种习题,这种认知使得国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一直局限于课堂,没有把握住“应用”的实质,导致应用题成为师生颇为头疼的一个教学内容。近年来得益于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数学教师也以新课标为基准对应用题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将其归纳为:“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对应用题认识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学策略也随着进行了改变,相反当前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甚如人意。
1、应用题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大部分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但是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欠缺,从而导致了小学生对于应用题往往没有兴趣,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数学教师需要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种是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子,例如关于“打折和原价”的问题,笔者曾经这样描述过“小李和爸妈去商店买玩具,由于当天商店做活动所有玩具一律8折出售,而小李用了40元,如果商店原价出售玩具,小李要给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楚题中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
另一种是采取创新方法将纯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的图文并茂形式,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顺利的解读题目的意思,对应用题学习也就充满了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只要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无穷的积极性,相应的数学思维也会编辑异常活跃,这种情况下进行应用题教学毫无疑问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让应用题联系现实生活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应用题学习与现实生活完全的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学以致用,虽然扎实的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在面对应用题的时候仍旧是无从着手。因此,欲要有效的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当然考虑到教学与实践的区别,数学教师这个时候应当做的就是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不能够只图表面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对于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教学,笔者曾尝试在上课的时候端两杯牛奶(牛奶使用奶粉沏的且比例不同),然后让两名学生分别品尝并询问他们的感觉,结果一名学生说太腻了,奶粉放得有点多,另一名学生说没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这个时候笔者将问题抛出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才能够保证牛奶的口感最好呢?”对此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按照1:4的比例,也有的认为按照1:10的比例等,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基本上已经被调动起来,笔者给出了答案,说明书上提示按照1:8的比例进行配制才是最为合理的,然后进一步的提出问题:“一杯200克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合适?”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远大于被动的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一节效果良好的数学课,教师总是侧重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侧重于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滔滔不绝的口头讲授。应用题教学也应当如此,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毫无疑问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活动与应用题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梯形面积计算”这一问题为例,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依靠公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往往只能够生搬硬套的解决,对于问题的实质完全不了解,在后续的联系中也是错误百出,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的活动来将体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如长方形等,然后在求出面积,那么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理解将会更加的深刻,其思维也会更加的开阔,哪怕遇到稍微复杂的相关问题,学生也能够积极正确的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视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活动中学习应用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心毫无疑问是更强的。
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型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课程类型、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恰当的进行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来进行教学,确保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小学数学应用题题材涵盖了人口、社会、经济、历史等,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强化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04).
[2]赵艳辉,石迎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3]王巧芬.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