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0/7 阅读数:14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都飞速发展的成长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敏感、易冲动。教师家长一定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让他们取得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实践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科学专业严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做到积极预防,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加以辅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注重体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心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发展性的团体辅导、团体沙盘等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定期举办一些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曲直的观念,但是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认识还都不是很稳定,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知道去哪里可以寻求帮助,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兴趣,我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活动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来说,比如我们可以在讲座中,邀请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来进行交流。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与学生共同体验和互动,在讲座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比如“同学们,如果你身边的同学、朋友遇到这个问题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呢?或者如果是你,你觉得可以如何更好地解决呢?”要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联系到身边的事情上,达到心理教育“助人自助”的作用。

2、关注个体,加强主动的心育沟通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渴望独立,又不能完全自主,非常的敏感,又渴望自己独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要寻求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平衡,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中的辅导,在心理团辅、心理活动课上解决。而对于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还要个别辅导,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寻求适合每个个体的解决办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不同,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要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变化。心理健康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要真正去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了解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是怎样认识的,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是发自内心地为了自己的成长好才来跟自己进行沟通交流,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把握心理辅导的分寸与技巧,比如说某个学生长期以来的性格就是比较暴躁,遇到问题时很容易情绪化,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那么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一定要选择好心理教育的时机。要先处理情绪,再了解事情,然后进行辅导。先接纳他的情绪,不能在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开始辅导,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等他平静了再心平气和地了解刚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再逐步引导他来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3、家校联手,发挥家庭的心育功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建立一个良性的沟通系统,让家长也能积极参与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建设中来,切实发挥家庭的心育功能。学生在家生活的时间可能比在学校还要长,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家长的关爱,家长要给予孩子信任与尊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孩子严重的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育是十分不利的。家长要学会及时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独特之处、优秀之处。家校联合,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及时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当前表现出来的不恰当的行为给予纠正。还有的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关心与爱护,这就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家校联手共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无须赘述,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采取指导措施,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积极借助家长的力量,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