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的质性标准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很快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丰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辐射力。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成熟,整体结构更加和谐,非传统生源将成为主要增长点,系统内部将更富有弹性,协同合作的外部关系将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自主办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精英化高等教育;标准;功能;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在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只有改革开放以来才有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持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即便在30多年里,前20余年的发展也是缓慢的,近10多年才实现了快速的大规模发展。就发展趋势而言,尽管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复杂性,但迈入普及化的趋势却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量与质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任何发展都是量与质的有机统一。因此,除了数量标准外,普及化发展还将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质性的变化。它不仅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而且丰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辐射力。换句话说,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不只是数量的增长,同时还会有质性的变化,是量与质的统一体。
1.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超大系统的高等教育。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随着毛入学率的不断攀升,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根据预测,进入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应当达到4359万人,也就是说,要在2014年规模的基础上净增800万人。显然,这一规模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届时将建成一个超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197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01%,当年全美总人口数为21597.31万人;2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口为3025.20万人,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比例为26.30%,但在校生人数只有810.8万人。在跨过普及化的门槛之时,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能有我国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作为一个超大系统,我国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和复杂程度将是少有的,那些百年老校仍然在探索高水平发展的路径,新建院校不但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办学条件,而且要摸索转型发展之路,建立新的办学体系,创立新的发展模式。我国2529所普通高校,大多处于由初创期向中兴期过渡的阶段,部分高校还处于初创期,进入成熟期的高校几乎没有。即使是顶尖高校,也还在进行综合改革,甚至连章程也才刚刚发布不久,即它们还都在完成初创期的任务、向中兴期过渡。这就是说,我国的高校基本处于两个阶段:初创期和初创期向中兴期过渡的阶段。
2.创造平稳过渡的范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远远不是单纯地增加学生规模和新建高校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包括美国、法国、日本等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中,都曾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大学生通过一些激进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满,国家为此调整和修改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高校为此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以满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扩招以来,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为政府和高校所接受,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政府在调控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同时,不放松对质量的追求,适时提出内涵发展政策,引导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评估和审核,确保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虽然根据2014年高等教育总规模预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还需要增加800万人的受众规模,但考虑到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呈减少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的压力比预测的要小,这将更有利于平稳过渡。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为9872.79万人,到2020年适龄人口数8437.17万人,减少1435.62万人。
参考文献:
[1]TrowMartin.ProblemsintheTransitionfromElitetoMassHigherEducation[R].CarnegieCommissiononHigherEducation,Berkeley,Calif.1973:57.
[2]教育部.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3-5-14)[2015-11-26]http://www.edu.cn/20030514/3084774.shtml.
[3]朱晓刚,别敦荣.毛入学率20%将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J].辽宁教育研究,2006(6).
[4]刘奕湛,吴晶.评估报告: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EB/OL].(2015-12-10)[2015-12-15]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10/c_1117422037.htm.
[5]李琳,杨敬.2014公报解读: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N].中国信息报,2015-3-4.
[6]陈志文.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5%因适龄人口量减少[N].中国青年报,20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