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7/20 阅读数:297

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决定本人是否可以顺利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学业压力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策

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浪潮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兵,勇立潮头的奋进者,让青春气息在创新创造创业中弥散。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青年人需要经历诸多磨难历练,如何在一次次的打击、失败中勇敢的站起来是决定他能否成有为一名有为青年的关键因素,而学习则是摆在青年人面前的第一座大山。

基于此背景,笔者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申请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并建立公众号),并对学业压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6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向上述高校大学生发放《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7份,问卷有效率为91.88%

1.2.2专家访谈法: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状况,心理障碍的预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咨询,访问心理学学者,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等。

1.2.3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国内有关大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

2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2.1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状况

160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大以上程度来形容个人的学业压力,说明学习压力确实困扰着大部分大学生。而面对学习压力,学生的态度又显得截然不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压力面前,不想学习,说明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正在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课业发展,甚至是今后职业发展。

2.2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于社会和自己,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则包括就业压力、购房压力、落户压力等,而家长及老师方面的压力则相对较小,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外界对自身的看法并不看重,比较注重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对策

3.1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现在大部分高校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依然不够重视,调查显示,在遇到学业压力时,仅有11%的学生会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学生缺乏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寻求帮助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可以有效推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自我排遣压力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程,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个别咨询指导等途径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此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应用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完成本科目的学习。

3.2充分发挥朋辈辅导作用

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年龄相仿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大学生活中,同学与同学之间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社交关系,相同专业、班级的同学之间有着几乎相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彼此之间对于压力、挫折的理解更为相近。可以班级、专业等为单位设立朋辈辅导员。高校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指导和考核,使之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科学化、日常化的将学业心理辅导工作深入学生群体中。

3.3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的环境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以期构建学生健康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并不只有学习,在积极面向人生的前提下,不应该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一名学生的成与败。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涵盖的方面诸多,如“德、智、体、美、劳”等,高校应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合理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的,搭建可指导性强、参与程度广、可持续时间长的系列活动,从根本上营造让学生喜欢、对学生有益、促学生发展的校园氛围,一方面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淡化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3.4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调查显示,仅有不足三成的大学生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有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大的原因来源于较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由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考,这一相对严格、残酷的选拔方式升入到大学,因此“唯分论”的思想根深蒂固,而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及就业市场的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在学习上的思想负担,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准则。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提高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规划引导能力,将科学系统的规划意识传导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楠楠,戴莹.浅析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及其疏导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55-156+175.

[2]张东良.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94-95.

[3]石清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青少年研究,2000(04):33-35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