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数学教育的若干误区及其对策思考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7/9 阅读数:244

数学教育的若干误区及其对策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若干误区,从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及其教学要求上对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作者的若干对策与策略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技术;改革策略

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学校的教学,中小学还是受“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指挥。高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且不重视教学的评价与研究的状况依然未根本改变。其现状即数学与文化、生活、现实世界相脱节,数学变成单调枯糙的东西,使受教育者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接受,这从根本上忽视甚至扭曲了数学教育的宗旨、功能和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数学教育的若干误区,并分析思考其改革的对策与策略。

1数学教育的若干误区

我们认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些误区主要是因为“考试制度的”使然,即单纯追求所谓的“分数”。虽然我们不能否定“高分”与“高能”着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但“高分低能”的现象却是不鲜见的,这种状况显然是有悖于数学教育的宗旨的。笔者试图列出现存数学教育在模式、方法与手段上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若干误区,并分析其弊端。

1.1注重一题多解,忽视触类旁通

一题多解乃是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当然是需要的。但如是由一题而引出一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那更具普遍性,显然这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即触类旁通的思想。最简单的“类”思想如: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数域上的数,可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代数学式,可以表示某类的物理量;一个数学模型可以表示某一类事物变化的规律等等,这些都蕴涵着重要数学“类”的思想,本应一贯数学教育始终的,但在中小学教育乃至“专升本”、考研和数学竞赛等活动中却被淡化甚至被忽视了,而较为普遍的是只追求所谓的一题多解。

1.2注重题型训练,忽视其思想性

一味地套题型,搞模拟,找题感,甚至要求一见题目靠直觉反应即可产生所谓的解法,这种缺乏思维过程和思想的解题,也许会取得“高分”,但往往缺乏后劲即“高分低能”,这在中小学是较普遍存在的。

1.3注重解题技巧,忽视了思维规律和基本方法数学教育本应是在重视思维规律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前提下,适当注重解题技巧有利于开拓思路和视野。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解题技巧而忽视了思维规律和基本方法的训练,显然是进入了舍本求末的误区。如常见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数学题,甚至一个数学教授也难以一时解答,其原因当然并不是教授缺乏解题能力,而是正常解题需要一个思维的过程。

1.4混淆英才教育与普适性教育的差别,忽视了个性差异

人才培养是“塔尖式”的,多数受教育者将是社会普通的劳动者,只有少数成为高端的研究性人才。因此,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挥数学的素质培养功能,而高端的人才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崭露头角被发现的“苗子”,然后再重点加以培养,如奥赛等,是个别而不是多数人都可参加的学习活动。否则,拔苗助长只能使智力过早地衰老,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1.5“题海战术”,制造“解题机器”,忽视了教育的宗旨中小学教育为了升学考试,往往同种类型题要做很多,甚至追求感应式地给出答案,培养的是“感应式”的“解题机器”,现在甚至出现所谓“高考工厂”之说,学习者缺乏情感和兴趣,更缺乏成就感。其结果是学生素质能力未能得到训练提高,但却“累趴”了学生,这是很典型急功近利的方法,从根本上扭曲了数学教育的方向,背离了数学教育的宗旨。

2、数学教育的对策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是呈正态分布的。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对一般人而言所谓智商差异不是太大。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却把数学看作“天书”呢?其关键就是兴趣问题。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则容易启迪思维,开启智慧天窗,数学就像天堂下凡的“仙女”,否则数学就会像天堂遁出的“妖孽”。数学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启学生智力的天窗,挖掘发挥学生智力的因素和潜力,让数学成为天堂下凡的“仙女”。而现在数学教学大凡相反,或追求培养所谓“高分低能”的“尖子生”,或从根本上忽视、屏蔽甚至了扼杀了智力的开启和培育。以下主要从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对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出笔者的若干对策及策略思考。

2.1要着力于培养学数学与用数学的习惯和兴趣

应当肯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育应当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营造良好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培育潜在的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自觉主动和带着愉悦心态的状态下学习接受数学。逐步实现小学以“玩”代“考”,中学以培养兴趣代替“应试教育”,大学才以“打基础”为目标的系统数学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是学好数学,成为数学人才的最好的保障,大凡人才都不是靠死读书读死书读出来的,而是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而成就事业的。

2.2要着力于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

首先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分不同地区、阶段、层次、类别的学校,把握适当教学要求的“度”,使受教育者有所兴趣,各得其所。改革“一本(教材)统天下”,“一考(考试)定终身”的僵化模式和现有考试的命题内容要求和评价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如摒弃中小学解题求速度对答案等诸多的不良习惯,代之以自由合作小组讨论攻关的形式,如此既可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研究乃至一般职场所必需的“合作攻关”精神,树立学生现代职场合作的理念,又能克服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培养学生今后“热爱、享受”工作过程的习惯,这尤其是当今独生子的学生所应有的素质,也是契合当今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

2.3要着力于培养人的思维品质乃至人的综合素质,发挥数学潜在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潜在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来就是数学教育的内涵所在,且素质教育与知识传受本来就是相互交融促进、并行不悖、互为引擎的有机整体整体的两部分。我们要改变单纯传受知识的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传受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合思维品质、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于一体,着力于培养严谨认真、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发挥数学在“人才培养”中潜在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2.4要着力于淡化乃至摒弃区分文理的思维

要摒弃中小学传统文理分科的观念思想,还原其文理相通的本原属性。如数学和文学类似,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用文字描写,数学是用符号表示,其共同点是都可描绘世界。数学中的一个符号就表示“一件事”,传递一种信息,较之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段话,一篇文章,往往更具简捷和简约之美妙。甚至有科学家预言,未来跟外星人交流的首选宇宙语言必定是数学。文学创作需要逻辑结构,数学也需要形象思维。

3、总结

综之,数学教育必须明确其宗旨是要把“傻瓜”培养成人才,而不是把人才培养成“傻瓜”,必须着力于发挥其本原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为此,我们必须着力于制订刚性并具可操作性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不断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提高教学技术及艺术水平;必须着力于从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上作系统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Z.

2]顾沛.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大学文科数学”课程融入文化的教学改革,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毛京中.数学教育的文化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戎文晋.数学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5]张国勇.一般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的措施与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5.6]张国勇.大学数学文化内涵的展示及其教育功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

7]张国勇.关于备课的体会与认识———以数学课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62.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