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摘要: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同时又能作进一步辐射推广。文章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导向,阐述该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式,提出该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创新与实践
心理素质作为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的其他素质的中介和核心,影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直接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及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面临着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心理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就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几个问题作简要探讨:
1、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特点
在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课程会有不同的特点。本课程的教育对象为全体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经历了按通常标准看是“失败了”的高考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院校,学生年龄普遍处于18-22岁之间,处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发展阶段青年期中的“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与“亲密对孤独”阶段,此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年龄阶段,抵抗力和辨别能力都尚不成熟,但可塑性大。我们有必要使之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高职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该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在于强调理论性、突出实践性、重在应用性、体现形式性、注重创新性。既方便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实现教得线条清楚、学得重点明晰。
2、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导向
定位目标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是确保其顺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的教育对象为高职全体学生,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必备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建设,贯彻学习目标理论,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始终处于协作关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益发展和充分张扬,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学、乐学、求学的内在动力。
3、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式
通过不断实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创建了“班级授课、团体辅导、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构建了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素质拓展,课堂讲授和心理实训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纯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在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中,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机会,使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习发生根本变化。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不再是单纯的“传递-接受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和多元化信息资源,在师生之间开展学习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各种学习资源的收集利用,不断探究新知识,积累新知识,并能结合实践进行知识展示,从而既优化教师的教,又优化学生的学。
4、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设想
4.1加强课程建设中教学的针对性
本课程建设应根据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有关人的心理发展及青年心理发展方面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状况,针对高职学生在校三年各时期面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需求,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根据教材章节,设计了特色模块的教学内容,相应安排特色专题辅导活动,每个学期安排1-2个专题,根据教师强项安排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每个学生每个学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阶段中,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素质培养贯穿了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
4.2突出课程建设中教学的实践性
在该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活动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团体活动课、心理电影欣赏、幻灯片播放、心理游戏、心理训练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充分体验和轻松的气氛中,引发讨论和思考,主动获取自己寻求的知识和问题的答案;大力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此外,按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安排,课程主讲教师每周二、四下午14: 00-16: 00开展心理咨询,就学生在个体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进行咨询,处理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
4.3注重课程建设中学习评价方式的建立
学习评价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时,应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到课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记录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主要采取课程小结或心得体会的方式,考核内容是在几个专题中任选一个由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学习效果,占总成绩的40%。
4.4关注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项复杂的工作,要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指导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完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为重点,从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人手形成教学与研究团队,从而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保证。同时将理论、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尝试自编出版了教材,组织教师开展包括心理调查、教学实验、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在内的系列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技术含量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示范作用。
4.5发挥课程建设中教学开放性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要实现开放性、创新性和共享性教学模式,学习的资源必须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优化配置。这种优化配置不仅是简单地将传统资源上传至网络形成电子化资源,也不仅是将课程的重难点讲解、电子教案PPT、习题集及考前复习指导等资源在网络中共享,其重点是要建设一个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平台。网站应资源丰富,融知识性、学习性、专业性与辅导性于一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互联网等信息工具,有效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5、总结
综上所述,要建成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课程,需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它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总之,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叶,李耀辉.《旅游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12).
[2]徐蓓.高职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营销,2011,(9).
[3]周继泉,董玲.浅谈“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4]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2).
[5]梅峰太.浅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6)
[6]伊淑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