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6/4 阅读数:259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好心灵等积极人格,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为中心来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建立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课程内容;评价体系

随着大学校园一些触目惊心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面对复杂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就,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少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防治仍是其主要功能,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于美国的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致力于研究人的洞察力、乐观、智慧、幸福感、创造力等人类力量和美好心灵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以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等人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一经提出这一理论,便引起了世界不同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在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彰显其积极的价值。积极心理学理论也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就如何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有所影响和启迪。

1、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针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开展工作,‘伺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没有心理疾病或者明显心理问题的,就被认为是健康的,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心理疾病或者明显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健康,这中间还存在灰色地带。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容易导致过多关注心理健康的消极层面,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功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满足、幸福等主观感受,倡导大学生挖掘自身积极的元素,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力量去面对生活、面对成长,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境界,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2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传统心理学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是对大学生心理疾病或者明显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这种为问题而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是消极的、片面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心理疾病或者明显心理问题的消极预防和治疗,更多的从积极的因素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注重大学生自身的主观体验,注重大学生乐观、自信心、美好心灵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3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传统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较为简单,常用的主要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对部分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针对个别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简单的途径,在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注重途径的多元化,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积极互动网络。课堂上,注重利用积极心理,挖掘每个大学生的巨大潜能;日常生活中,重视与学校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平时,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更好的实现自我。

2、以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为中心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科学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人们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许多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消极的人格引起的。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创始人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乐观”,即积极的人格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成的fzl。积极人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能够运用积极的人格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作为重点。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自身具有了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就能够很好的预防问题的产生,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很好的解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积极自我观念的教育

自我观念是个人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对自己的了解以及感受,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人所做的每件事情的结果,甚至影响人一生的命运。自我观念是一种“调节变量”,f3l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对心理健康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消极、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对心理健康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参照标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2.2积极心态的培养

心态,即心理态度,心态支配着人的行为,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闭。当今时代,社会的日益进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冲击着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大学生面对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具有何种心态,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进取的、有为的心态使大学生能够很好的面对问题,而颓丧的、受抑制的则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的心态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更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2.3耐挫能力的培养

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大学生也是一样,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调查分析显示,99%的大学生自杀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5}。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要注重大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正视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引导大学生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辩证的对待一切事物,促进事物向有利于人的方面发展;积极开展耐挫教育训练,使其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3、建立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杠杆,对教育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要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病理学的评估和干预方式,在考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的前提下,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3.1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发展为评价目的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广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不仅仅是面对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矫正,更重要的是还要用积极的理念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获得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应弱化甄别功能,克服传统的评价为了证明教育质量高低手段的观念,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功能,树立评价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发展为目的思想。

3.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而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体现在各个方面,因此,为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评价主体应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主体参与的,用多元智能理念来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家长、学校则应从各自的角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形成教师自评、同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他评、家长、学校适当时机参评的多元评价制度。此外,还可以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针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我分析报告、设置不同的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全面、真实地检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积极心理理念提升其积极人格的效果。

3.3评价结果的动态性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戚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结论。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结果的动态性,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应采用综合的模式进行,不但要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注意阶段性评价的进行;不但要采取调查问卷等量化的评价方法,还要注意运用深度访谈等质的方法;不但要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普遍评价,还要注意个别同学的特别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Alan Carr.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oienc;e of Happinessand Human strengths[M]NewYork:BrunnerRoutledge.2004. Headpage

[2][]塞利格曼学习乐观—成功人生的第3个要素[M]洪兰,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32-319.

[3][]简·卢文格自我的发展[M]韦子木,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6.

[4]汪小平,许艳论当代大学生积极心态的自我培养[J]科技信息,2011(33).

[5]曾诗健大学生自杀事件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6]栗献忠提高大学生心理耐挫能力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3).

[7]田丽.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教育探索,2010(12).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