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整体设计理念下教材中活动的挖掘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6/1 阅读数:247

整体设计理念下教材中活动的挖掘

摘要:本文以教材中“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活动为例,深入挖掘活动内涵,说明如何由活动整合“生态工程”的教学内容,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材活动;生态工程;整体设计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材中生态工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往往被教师与学生存疑因该内容知识点抽象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又因案例多原理相似等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常是通过划知识点列表格整理和原文填空背诵等方式来授课学生因不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在面对实际生态工程问题时并不能分析其原理与采用的技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材活动的挖掘进行整体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理技术的对应关系也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辨别生态工程的类型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整体设计理念的缘起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纳锡(Banathy)应用系统与设计的思维方式创造了设计教育的模型与方法,并开发了各种学习资源。他所采用的综合性系统设计”(comprehensive systems design)意味着特定系统水平上的互动与协调、不同系统水平上的互相依赖以及设计的内在一致性1。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单元教学设计介于课程规划与课时教学设计之间,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将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以多个课时完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具有教学整体性,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2

2生态工程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工程的学习要点是: “概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我国的农业、林业生态工程,包含两节内容,分别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教材开篇即提出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并介绍了几个生态工程的类型。第二节中首先介绍了套种、间种和轮种技术; 然后,通过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活动和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优化组合的资料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计算农产品的投入和产出及利润,认识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意义,认识沼气发酵、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最后,基于以上的两个活动,教材中又介绍了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整章内容安排了相关知识点的系统介绍,也设计了两个活动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工程原理与技术。但是,因教材编排与课堂教学逻辑性的差异,导致教师往往是先讲原理,再通过各种例子加以解释,而缺少了学生通过活动,获取信息并归纳提炼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3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一节的活动挖掘

3.1活动的基本流程与价值

活动中以某家庭庭院生态系统为例,计算投入与产出。北京郊区某村一位普通农民,全家4口人,3个劳动力,有住房5间,采光面积为2m2 的太阳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一个,容积为8m3 的沼气池一个,面积为27m2 的塑料大棚一个。大棚建于沼气池上,棚内种植蔬菜,冬天利用沼气池保温。家中常年养猪2头,鸡20只,鸭4只,鹅1只。这些对该家庭院的文字描述不足以分析得到其利润等。因此,对投入与产出进行量化是计算的前提。文字向数字的转换,直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质性分析到量化分析,这对于学生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路径。量化的数据更加易于通过统计等方式进行分析,其结果也更加有说服力。

经济效益即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总投入指人将资源输入到系统中,主要指人力和营养物,而不包括生产者所获得的太阳能。总产出指生态系统对系统外部的物质输出,包括人的消费和出售。总投入和总产出,又可称为系统的实际消耗和系统的有效贡献,也就是说投入通过生态系统获得产出。表面上分析,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提高总产出或减少总投入。但在生态系统不调整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已有固定比值。因此,单纯减少投入是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反而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从本质上分析,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提升,应该优化生态系统。

教材活动中给出了庭院生态系统投入与产出表,从表中成本利润率这一数据分析确定了以养鸡替代养鸭的策略。通过计算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投入,分析优化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后经济效益的变化。

3.2协调原理,构建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概念

在进行此活动时,教师要协调好具体内容与原理、技术的关系,也要协调教材不同节次内容之间的关系。师生不可仅停留在对于相关数据的计算上,更重要的是对其中操作所蕴涵的原理与技术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通过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而提升了经济效益,采取了何种技术,依据了什么原理。授课时,有位学生提到这优化了养殖结构,这一表述已接近相关技术的表述,即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关于原理的说明,可通过说明人在鸡鸭替代操作中协调了两者利益等,从而提出合理优化技术的原理是协调。学生初步理解了此技术,而该技术的深度学习将通过教材中另一活动达成。

3.3再生原理,构建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概念在本活动中,庭院生态工程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教师可提问:在该案例中,该农民还采取了哪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 这要从他的行动描述及表格中的量化数字出发。他在庭院中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各一个,且从表格中的供方和需方分析系统内部的投入与产出,可看到沼气池在整个系统内部的投入占比最大,说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沼气池做了极大贡献。并且沼气池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燃煤、薪柴等的使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获得了可再生能源。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工程中的原理与技术,即利用再生原理,采用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3.4循环原理,构建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概念活动中,通过表格可观察到鸡粪对猪有投入,在材料的讨论部分也明确说明了这是一个蔬菜鸡、猪沼气的小循环,要求从物质利用的角度分析。鸡粪作为猪的饲料,且猪粪又经沼气池发酵获得沼气,使蔬菜中的物质和能量经多级利用,提高了利用率。请学生思考:这样操作的原理和技术又应该如何命名?生态系统内部小循环的建立,其依据了物质循环原理,采用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之所以称为良性循环是因为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本质属性,这里强调良性指的物质的循环伴随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5整体原理,构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发展

概念教学的整体性把握,内容的整体性统筹,特别是前后节内容中具体活动与相关概念的整体把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本内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对活动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的深入剖析,即可初步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在分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时,即是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规划。

4、教学建议

4.1以活动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教师需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章为单位统筹整章教学内容,即需要有章节的整体设计。而教学内容的整合,应以活动为抓手。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依靠活动,综合素养需综合活动的落实,教学内容同样需要综合。活动中蕴涵的原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深挖,完成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

4.2多利用教材活动与插图等资源,深入挖掘教师备课时对于情境、活动等会动足脑筋、力求新颖,但不能抛弃教材中的活动与插图等资源。无论是学习还是评价,教材活动与插图都是经典的素材。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剖析时,更应该借助于教材中的活动和插图,从经典中获取教学灵感。

4.3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的关系,统领全局在教材中除本文提及的生态工程外,还有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等,工程中含有许多技术。而技术是基于科学而形成的,科学可称为原理。因此,教师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的关系,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系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理解。教学中也应构建工程的技术路线与原理,从而建立三者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格卢斯著.裴新宁,郑太年,赵健,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教学理论的新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5

2]周初霞.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生物学教学,201944(4):7-10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