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及普通高中职业教育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5/31 阅读数:224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及普通高中职业教育

摘要:“职业生涯”的提出和发展由来已久,被逐渐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在高中教学中启蒙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针对高中教学过程中缺乏职业规划教育这一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和文件,旨在不断革新教育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职业规划

1职业生涯的提出和发展

美国学者帕森于1908年创办了职业指导局,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并于次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阐述了如何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人职匹配,奠定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石,是职业指导的开端。金斯伯格等学者于1951年出版了《职业选择》,认为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与人的身心发展保持一致。舒伯于1953年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着眼点个人发展,还需兼顾社会发展需要,统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形成。

中国职业生涯理论起源于民国时期,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急需新式人才,职业指导从外国舶来引入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6年在《教育与职业》刊物上出版了《职业指导》。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组织择业演讲,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开创了中国就业指导先河。邹恩润于1923年编译了《职业指导》,是中国职业指导开创性的论著。1930~1949年间,民族危机、抗日战争、国内战争,职业指导在战火纷争的大环境中隐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为自主择业奠定了基调,为职业生涯管理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等一系列职业规划指导性论著,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潮流中,从宽视野、多角度阐述了就业法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就业途径、创新创业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指导,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启蒙创业教育,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2、高中教学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适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职业有所了解,对自己有初步定位,潜意识地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有理想、有目标、有方向,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以下将从五个方面阐述高中教学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1专业、职业更新快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大学所开设的专业层面越来越广,化分越来越细,职业数量不断增长,新专业、新职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高中生知晓社会需求,立足当下,与时俱进,为未来的学业、职业、事业,提前规划、谋划、策划。

2.2高校学生转专业盛行

教育部的一项调研表明,72.5%的高三学生对专业部分了解不了解。权威部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3%的学生受过职业教育,4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高中阶段急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盲从现象,对所填报专业不甚了解。进入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好,大量学生有转专业意向,王娇认为这种现象是由职业生涯教育较晚导致的,高考填报志愿之前未能清楚地认识自我,对专业对应的职业不甚了解所致。

2.3盲目就业

有统计表明2013年就业现实残酷,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很多大学生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65%左右的学生跨专业就业有些大学生因难于就业而盲目创业,不少大学生期待成为自由职业者,凸显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育。在上学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专注于学懂知识、获得高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漠不关心,不了解企业需求,不具备工作所需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了解职场规则,不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提前将自己打磨成企业欢迎、社会急需的人才,毕业找工作才意识到所学知识没有择业优势,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随大流涌动,但目标不明确,准备不充分,全靠运气就业。

2.4个人成长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求职,更是自我发展的需要。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身体和心理日渐成熟,独立意识不断形成,从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的义务教育想学什么就选择什么的高等教育过渡。此阶段需要对自身进行评估,建立生涯规划,对未来做出展望。高中时代是学生建立、端正三观的关键时期,也是站在十字路口选择人生道路、勾勒人生画卷轮廓的关键时期,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发现兴趣、培养特长,将学业、兴趣、职业之间有机结合,可为自主规划和个性发展进行科学塑型。

2.5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产品、信息还是科技,更新速度非常快,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社会不断进步,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然而,学生缺乏系统性、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盲目就业,不合适就跳槽,对公司发展、行业进步、社会安稳等都带来消极影响。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若每一位学子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施展才华,实现各自的抱负,就能有效促进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每个个体就是一颗螺丝钉、一砖、一瓦,只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都能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高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政策和举措

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制度在不断进步和革新,教育部针对高中教学过程中缺乏职业规划教育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建议和指导意见等政策和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视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014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扭转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倾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育人导向,使学生健康成才,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搭建桥梁,推进素质教育。各省于2014201720182019年份四批次进行高考改革,采用“3+3”模式逐步替代以往的文理分科模式,即语、数、外为必选的三科目,再从政、史、地、理、化、生中任选其三。在四年的改革试点后,学生大多选择课程难度低、易得分的科目,还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如偏科严重、物理成为冷门。因此,在2018年新高考改革将“3+3”模式升级为“3+1+2”,语、数、外为“3”,物理和历史任选为“1”,再从政、地、化、生中选“2”。从制度上避免考生逃避物理最难学科,为大学理工类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也给考生按兴趣选择的自由度。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学校应加强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否则面临考生选择困难、填报志愿迷茫等问题。

2019年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的众多课题中,有154项是关于职业教育的课题,其中2项国家重点40项国家一般,7项国家青年70项教育部重点,35项教育部青年项目,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4、高中教学渗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中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高,存在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4.1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面对选拔性高考压力巨大,内心充斥着敲门砖”“鲤鱼跃龙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理念,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片面认为只要高考成绩优异就能上好学校,毕业后就会有好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不重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开始职业规划太早,忽略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填报志愿时只根据高考分数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至于所选专业主要修哪些课程、学习什么知识、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性质的职业,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高分可以上大学,但不一定是适合的专业,不一定有美好的职业和事业,这些问题的根源均可归因于高中阶段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4.2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家长已经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人生经历、传统观念以及时代发展变迁等会对职业的理解产生偏见或误解,或者只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于其他职业知之甚少,无法对孩子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和指导。还有一部分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家长关注点完全只在成绩和分数上,对职业生涯教育没有任何推进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加漠视职业生涯规划。

4.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国家、各省、市均为推进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台了相关文件,但很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落实不到位,浮于表面工作,对职业生涯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工作部署。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侧重于升学率、重点率、本科率等,为此,学校过度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平均分、重点率较高班级的老师有奖励措施,学校对教师也有各种考核机制,基本也是围绕学生考试分数来执行的。另外,高中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高中学校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教师本身未能接受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职业教育,对职业的性质、技能要求、行业前景、社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等不甚了解或信息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不能给学生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由班主任或心理指导老师[]兼任,还有一部分学校由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少量的、粗浅的渗透[ 10-12 ]

4.4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

《普通高中学校等级评价标准》中详细列出了评估要点和评级标准,包括办学条件(学校规划、校舍、运动场地及设施、教学设施设备)、学校管理(教育经费、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管理机制、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办学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安全与常规管理)素质教育实施(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教育评价、学生素质发展)、办学特色等方面。众多考评标准中,没有关于已毕业学生对大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情况等内容。教师队伍一项主要考核点包括:课程开设需要,具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和学历结构,实验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教辅人员等配备,有师德、先进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等,并未对教师是否具有职业规划教育能力做出要求。课程与教学中规定了开设足够的课程(模块)以供学生选择毕业要求的学分,每学期每个领域都获得足够的学分,所列的课程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5、结语

现代教育要求高质量发展,教育是否高质量决绝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从事的职业。职业生涯教育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也便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高中课程。在高中阶段及早涉及职业规划教育,对高中生的未来进行职业轮廓勾勒,从长远看,能使毕业生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潮流中,从宽视野、多角度阐述了就业法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就业途径、创新创业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指导,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启蒙创业教育,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高中阶段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勾勒人生航向,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准备必备技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祖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高,存在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通过任意一方努力就能解决的,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也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设置更多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课程;教师需要关注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搜集专业前景和职业需求相关信息,把握就业形势,从而开展具有实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另外,还需要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职业观,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联动,互相协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贯彻落实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立美.零门槛转专业给大学生自由选择权[N.北京日报,2018-6-27(15).

2]王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苏桂发,林晓清.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层面如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0):28-29.

4]俞敏洪.大学生不要因就业难而盲目创业[J.中关村,2010(04):93.

5]周文浩,余军,杨智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自由职业者的就业态度及因素研究[J/OL]中国商论,2019(23):229-231.

6]唐莉蓉,肖建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下大学生转专业思想探究[J.大学教育,2019(12):177-180.

7]牛保明,高峰.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50-51.

8]甘陶陶.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J.智库时代,2019(22):206-207.

9]刘洋,班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性及途径[J.教育导刊,2019(10):36-40.

10]谭凯飞.探究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有效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以湘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51.

11]张小梅,贾瑛.浅谈高中语文学科生涯规划渗透的特点及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B),2019(11):52-55.

12]李明玉,毕然,李红菊.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的现状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9(28):54-56.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