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获奖
我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与展望
摘要: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旨在让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末来的职业选择莫定基础。目前我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主要聚焦于概念内涵、实践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领域,末来应加强新时代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重点构建渗透型职业启蒙教育模式、关注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渗透型模式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0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是未来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初中职业启蒙教育进行了探索,梳理和回顾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研究,可以为未来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厘清方向和路径。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初中职业渗透’‘初中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作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I}I)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到2019年6月20日,通过人工阅读剔除与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检索文献108篇,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得到本研究的切入点,包括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实践、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
1、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类似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术语很多,如“初中职业渗透’‘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等。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由于很多农村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就业又缺乏技能,于是在农村初中开展职业渗透教育实验。我国早期关于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定位为初级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主要是面向农村初中生,为农村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农村初中职业教育的内容多是涉农专业,如养殖、种植等。第二阶段是近年来,随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职业启蒙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刘晓等认为职业启蒙教育主要培养青少年职业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识别职业特征、判断职业类型、习得职业技能、树立职业道德、规划职业道路等。龚丹等辨析了职业启蒙教育的性质不是对职业发展进行定向培养和规划,而是为了使青少年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评估自身能力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契合度,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发展路径。陈鹏等从整体视角出发,将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定位为中级职业启蒙教育,认为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了解自我,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f3l覃章成认为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应包括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初中后教育、自我认识、终身学习、学会生活、规划职业生涯、奠基职业素养等方面。闭从已有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当代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内涵突破了20世纪90年代对农村初中开展职业渗透教育时期的实用技术导向,不是为了让初中生学习某一门实用技术或者获得工作的技能资格,而是从生涯教育、终生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初中生认识并了解不同职业,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2、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对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普通教育中积极开展职业指导。2001年6月教育部、农业部印发于在农村普通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指导意见。从总体上看,我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模式包括分流型模式和渗透型模式。
2.1分流型模式
在政策推动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在实践中探索农村初中分流模式。分流型模式主要是指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初二后或初三下学期的分流,对部分完成了普通初级中等教育准备就业的学生,将其从普通初中教育中分离出来,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技术教育。分流型的办学模式包括:设置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初三分为普通班与职业班的初中、初中毕业后再接受一年职业教育的“3 + 1”模式等。已有研究对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必要性、先进典型、利弊等进行了研究。朱茹华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分流意向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等处于相对劣势的初中生倾向于选择“3+1.2.5+0.5。2+ 1”等校内分流模式;[5r〕何庆寿分析了农村初中分流存在的问题,包括增加了课业负担、加重了经济负担·添加了精神包袱、被打入了“另册”.袁爱玲等认为被分流出来学职业技术的学生在观念和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短期学习农技课程的效果不理想。川可见,分流型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
2.2渗透型模式
渗透型模式是指在初中开展普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校内学科课程渗透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工作世界,发现职业兴趣。渗透型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较少,从已有实践探索来看,渗透型模式包括学科课程渗透、单独开设职业技术课程、校外实践课程三种类型。学科课程渗透是在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渗透职业教育,向学生介绍工作世界。如上海市崇明县自然科学教学改革,在生物课上采取“三园”实习教学模式。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的主要领域。单独开设职业技术课程是指一些初中学校引进职业院校的课程,由中职学校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处地域等定做若干门“职业技术入门课程”。校外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初中生到职业院校进行职业体验性学习活动,以及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如天津市中小学生走进职业院校的实训课堂,进行“小小工程师’“未来课堂’“互联网”等一系列真实的岗位体验活动。
3、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3.1职业启蒙教育政策不完善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但主要以文本层面的提倡和呼吁居多,缺乏对普职融合的整体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建议和推进策略。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中并不是完全没有职业教育的内容,如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的谱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均涉及到在中小学开展职业教育,但这些政策过于宽泛、模糊,在学校基本上并没有贯彻落实。此外,已有相关政策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注重的是职业教育的经济和政治价值,以让初中生学会某项专业技能、促进就业为目的,缺乏对人的主体价值实现的关注。直到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才首次出现“职业启蒙教育”的提法,但仍缺乏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尤其是没有分学段的具体实施指导意见。
3.2初中生职业知识和技能遗乏
当前,我国初中教育主要以升学为导向,过于注重学术性知识的学习,导致初中生存在职业知识缺乏、职业理想模糊、职业体验缺失等问题。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项目研究小组调研发现,学生认为诸如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等因素会影响职业成功,但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2〕‘8一‘9全梅花对某市的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素养调查发现,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素养总体情况一般,除职业意识兴趣稍好以外,职业知识技能水平一般,职业决策规划能力较差。03〕姚凯等对东莞市农民工子弟的学校调查发现,城市流动初中生对职业种类了解不足,对人生缺乏规划。已有研究表明初中生对职业了解不充分,缺乏职业规划的能力,他们对职业的了解多是从家长、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得。
3.3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缺乏
20世纪90年代在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农村初中开设了一些涉农专业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这种单一的实用技术教育属于传统的直接劳动经验型课程,技术含量低,只需学生掌握要领并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就可以学会。而随着相关政策的终止,原有的农村初中职业课程也取消了。当前初中的职业启蒙课程主要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开展,但这种职业启蒙课程在很多学校无法开展。一些初中引入了职业学校的初级课程,但这类课程缺乏职业启蒙元素,不是真正的职业启蒙课程。总体上看,我国初中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启蒙的理念,在核心课程里并未渗透职业启蒙教育,已有的职业启蒙课程或依托综合实践课程,或依托劳动技术课程,均过于粗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启蒙课程。
3.4职业启蒙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初中职业启蒙教育需要配套资源的支撑,但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验基地和教学器材,学校与商业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未建立合作关系等问题制约着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卜永媛对一所初中普职融合的情况调查发现,该校职业技术教育教材是该校夜校、农民工短期培训的学习资料,学校缺乏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以及主要的设备仪器,双师型教师匾乏。胡伶等调查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没有形成开放办学的理念,没有开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此外,初中还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专职指导人员、职业生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没有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等问题。
4、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对策建议
我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尚未受到重视,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从政策制定、课程体系建设、配套资源等方面进行改进。
4.1完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政策法规
发达国家都有将职业启蒙教育前移的趋势,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建立普职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从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来看,应从顶层重新设计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延伸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社会劳动分工以及职业素质要求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综合考虑今后的择业问题。职业启蒙教育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教育政策不应只注重“中职一高职一本科”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而应建立从职业启蒙到职前培养再到职后培训这一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川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完善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指导意见,建立中小学“职业日”制度,推动建设政府统筹、职业院校和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的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和职业咨询中心。
4.2健全初中职业启蒙课程体系
初中应加强职业启蒙课程体系建设,注意将职业元素和学术知识相互渗透。要在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弹性设置职业教育地方课程,或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内渗透职业教育。编写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教材及配套读本,课程内容包括技术与设计、电子、建设、工程、农业、家政、服装、汽车等不同领域的课程模块,还需与中职和普高相关课程衔接。〔川设计课程实施的活动方案,活动包括知识探寻、文化追溯、亲身体验、生涯规划四部分冈。不同年级职业启蒙课程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呈现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可在初一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初二开设技术入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初三开展体验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3强化职业启蒙资源配套建设
学校要与企业、社区、劳动局、职业介绍所、农村致富能手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加强一专多能型教师培训等。具体包括:一是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学校之间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职业学校可以建立职教中心或基地,承担本区域普通学校的实训以及职业体验活动。二是培养能够胜任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教师培训中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相关内容,对不同学科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方法。三是发挥家庭在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要把握孩子的教育契机,丰富孩子的职业知识,传递正面职业价值,呵护孩子的职业梦想,丰富孩子的职业体验。
5、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主要聚焦于概念内涵、实践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领域,未来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研究。
5.1加强新时代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
国内已有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聚焦于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研究。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应立足于大职教观,重视职业启蒙教育。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终端,肩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是职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前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研究都是笼统地在“中小学生”或“义务教育”的话语下,缺乏对具体学段的探讨,应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理论。初中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某一门具体的专业技术,培养面向某种技术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而是通过职业探索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发现职业兴趣,因此应面向所有初中生,为所有初中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已有研究多是基于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并不适应中国教育的情况,未来的研究需对新时代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内容框架、实施路径等进行本土探索。
5.2渗透型职业启蒙教育模式应成为研究重点已有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模式主要聚焦农村初
中,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是诸如“2+1.2.5+0.5.3+1”等分流型模式。问题是以往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模式在新时代是否奏效?如果不奏效,应该怎么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预判未来会有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因此初中分流式的职业教育不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向,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模式应从向学生传授简单的农业技能、早期分流型教育转向培养具有可迁移技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倡导学生过早分流,而是应成为个体生涯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能局限于以往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门职业教育课程的思路,而应渗透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因此,渗透型模式应成为今后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主流趋势,如何将职业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学术知识与职业工作之间的关联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5.3关注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区域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联合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实践探索,如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开展了“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项目”、宁波市建立了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而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在职业启蒙教育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多关注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地区间的差异问题。初中职业启蒙教育要结合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发适应区域情况的校本课程;厘清不同区域、不同省市职业生涯集群,把初中教育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存联系起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文化传承联系起来,因地制宜选择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具体内容,不能搞“一刀切”。尤其要关注农村留守初中生、城市流动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因为这两类学生极有可能在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流向社会,适当的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刘晓,黄卓君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23 ) :32 - 37.
[2]龚丹,郝天聪论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现代价值:基于大职教观的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7(8):5.
[3]陈鹏,庞学光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5 (6) :70 -78.
[4]覃章成初中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29) :41一43.
[5]朱茹华从教育分流意向看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现状:以中原地区两所农村初中的调查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何庆寿分流教育要因地制宜:农村初中分流教育问题透视[J]中小学管理,2002 (5) :55.
[7]袁爱玲,宋乃庆,张希希农村初中“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0 (6) :14一17.
[8]赵北志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1999 (6) :29 -31.
[9]郭荔,庄建君“普职沟通”体系建设有效路径的实践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16) :70-74.
[10]胡微,过筱,梁裙淇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合:现状调查与问题透视[J]职教通讯,2018 (7) :27-35.
[11]张兴龙,倪敏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J]江苏教育,2019 (20) :29一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