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浅析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必然导致学科课程大纲要求难以实施,制约师范生合理的、充分的发展。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师资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高效率来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必然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五大方面阐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1-0109-02
On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Optimizing Class Teaching
Abstract:Class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form.Ineffective class teaching inevitable leads to fail to implement course syllabus and develop abi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for strengthening teachers' quality,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teach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rom five aspects
Keywords:optimize;class teaching;effective method
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优化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备课熟“三知”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保证
1.1知教材
既对全册教材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遵循教学大纲的指导精神,明确本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包括德育目标、知识教育目标、技能训练目标、中小学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1.2知学生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便事半功倍,收益甚微。
1.3知教法
这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认识规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准确地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矛盾,最终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一节好课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注重发挥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导入新课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讲授新课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课时小结也至关重要。常言说:“万事开头难”,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注目,激发兴致,出奇制胜的作用。而新课的讲授则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兴趣不减而且精力旺盛,思维积极。课时小结必不可少,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归纳法、比较法,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进行小结,往往会收到以少带多,画龙点睛的效果。无论选择怎样的教法,都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方面地创造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法则是传播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熟知三者(教材、学生、教脚方能因材施教,教学得法、保证质量。
2、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在评论教育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2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启发学生思考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多”。从而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现代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育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传递双方的情感、观点、思想、知识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能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任何一种教法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是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多媒体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资料、有指导性意义的思考题、练习题以及用语言难以表述的知识点用课件进行演示,化表象为具体,化单一为多元,化杂乱为精炼,化抽象为直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知识获得解决,教师可以大量运用照片、图画、文物、幻灯、投影、电影、录像等直观教具或电教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其效用在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形,不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而且高级神经活动相互诱导,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作、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充分的感知“历史的真实”,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使大脑两个半球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激发思维的敏捷性。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使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在不同的界面上自由灵活的地组合,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具有强大的模拟现实的能力和交互能力,使间接知识和抽象的概念得以通过多种方式演化为感性的直接体验,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吸收和理解;而且多媒体软件所携带的超乎寻常的大量的知识信息,是其他教学体所难以比拟的,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时间和空间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更重要的是多媒体的大容量,使设计者有可能围绕教学目标,将极为丰富的分属于概念、事实、技能、问题解决等类别的知识内容,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和形式来表达,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设置“教学空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巧留“空白”确保“思”的时空,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提出似是而非的观点,给学生设置障碍,意在诱发学生的思辨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以求见解,培养思维的独立性。“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引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思考填补“空白“。综观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构模式,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而“练”在结构上相对于教师的“讲”来说,就像河水流淌中的“断流”一样,“形”断而“神”不断,它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成为对学生“期待视野”的强烈呼唤。在“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会迅速增强,思维得以迅速展开。再比如,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后,教师留出二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阅读思考时,教师有意识的设置空白,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讲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究处,稍作停顿,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然后再进行讲解,讲到症结处,突发提问,引入思考等,都是巧妙的“空白”设计。“这种时间、空间、声音上的一块块留白,给学生消化、吮吸、发现、驰骋的广阔天空。这实在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由思考这个基础,教学中,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教学空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空白”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时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师设置问题以后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空白”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时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通过精心设疑,巧留空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5、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于风格,马克思曾经引用过德国18世纪文学家布封的一句话:“风格即人。”并指出:“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我不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合中按下个性和精神特征的印记”。别林斯基说过的“个性和精神特征”,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精神个体性”,它是指每个人所特有的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道德修养、语言才能等。人们之间的风格可能类似,但不可能完全雷同。因此也可以说“风格即人”。所以教师因个性、学识及教学经验的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美国的教育专家们发现,教学风格比教学内容重要得多,因为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学风格好的教师评价高,且喜欢听这些教师的课,因而就接触到更多的教学内容,也就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为此,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具有渊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塑造自己独特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提供更满意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学生置身于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总之,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效果关系密切,教学风格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