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资源的建设方式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8/28 阅读数:201

1国际发展概览

何克抗认为,解决有效资源内容匾乏的核心在于内容建设模式。建设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到资源的流动性以及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同时,也应当关注资源开发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由仅仅关注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转向同时关注(甚至更为关注)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这是当前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一个新趋势

1.1国际发展概览

何克抗认为,解决有效资源内容匾乏的核心在于内容建设模式。建设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到资源的流动性以及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同时,也应当关注资源开发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由仅仅关注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转向同时关注(甚至更为关注)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这是当前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一个新趋势

关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采购,各国正逐步重视鼓励多方的参与,同时加强终端用户(教师、学生)的话语权。例如,美国和新加坡在制定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学生、内容专家、政策制定者、技术专家、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员的广泛参与。对于我国而言,资源内容的建设可以由基层的教育行政机构出而组织,采取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步建设、共享使用的模式

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建立一个统一的动态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与平台。资源的开发并非多多益善。相反,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深层次应用,对于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大有裨益。

目前,我国国家基础教育网站建设刚刚起步,现有的各资源平台缺乏系统性,结构杂乱。再者,各资源库中存储了大量的资源,却缺乏有效的资源优化管理和遴选推荐制度。最后,在资源库中大量呈现的内容,不一定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最需要的内容。以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www.chinesejy.com为例,站内链接不重复的网页仅为I.I2055,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该是网络课程、课件、媒体素材、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而不是广泛链接或嵌入的信息资源。

在网络的无穷大与每位使用者的小世界之间,如果不能有限联通,数十万网站和数百亿网页资源对学习者而言犹如“信息汪洋”,难以直接而对,甚至会降低用户使用资源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一个机制,鼓励社会各方开发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并把网络上众多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黎加厚倡导以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为中心,转换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视野。他指出,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从着眼于“物”的静态“库”建设思路,发展到着眼于“人”的动态平台建设思路。因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动态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与平台”作为一种资源再筛选、重构的方式,可以使用户在搜索资源的时更具针对性,节省时间、精力。

如今,国外已经在着手实践,通过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建设,在资源和用户中间搭建连接,从而解决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共享问题。美国建立了教育资源门户网站,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f}}l。它作为中介,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了一起,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而英国产业大学作为学习者(消费者)和学习产品(供应者)之间的中介机构,同样将全社会各种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教育产业系统,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优质资源,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加强版权保护制度和对于开发者的鼓励政策,否则共建共享只是沙上建塔,地基不稳,不具有可持续性。正是版权意识的薄弱,严重打击了原创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造成当前教育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总而言之,整合必然带来筛选,剔除不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网络传播需要的那些资源,沉淀出师生喜闻乐见的资源。整合也带来统一,有助于解决资源标准规范不一,自成一家的状况。因此,除了继续推进资源的建设,还要把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整合起来,基于“人”的视角去建立一个统一的动态平台。

2.2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鼓励多方参与,其中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张瑾、任友群认为,教学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和热情。学校应当鼓励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习惯,学习建设资源的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将自己的教学水平体现在教学资源建设中。

当然,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力量较强且创新周期短。因此,国外多倡导学校与企业合作,集全社会之力来推动资源建设。例如,美国各院校资源建设通常采用设计与开发分开的原则,由学校教师做好资源的教学设计,媒体公司负责制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韩国主要由学校和商业机构进行教育软件的开发,内容包括网络学习教材、科学虚拟实验室、幼儿教育信息、网络学习体验、中小学参考网址及教师的教学活动等等

教学资源的采购同样需要鼓励多方参与。赵亮认为,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经费上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制约,学校购买教学软件的能力有限,这也就挫伤了开发商研制优秀软件的积极性,导致了我国软件建设的滞后。而国外则不同,英国政府在教学资源采购上,给予学校和教师高度的自主权。为了鼓励学校购买教育资源,政府专门设立了被称作ELC(eLearning Credits)的电子化学习专项基金,该基金由中央财政通过地方教育部门分配到所有学校[f}}l。学校使用电子积分去购买网络教学资源,资源供应商再到指定的政府部门将学校支付的电子积分兑换为现金。还设立电子化的学习专项基金,使得教师、学校在资源采购方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让信息化教学资源供应商获得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形成了良性的资源开发与运转机制。

在综合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实现理论上的先进性、应用中的有效性和技术开发的保障性。其中,“政府引导”实现了理念上的引领,“多方参与”实质上加强了教师的话语权,有利于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实际使用,而“校企合作”显然能增强技术开发力量。对于我国而言,后两者待加强,而重中之重仍是加强教师的话语权。

2.3重视教师能力培训和资源推广工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所用。如果优质资源开发出来,没有得到推广和使用,那么资源建设工作实质上远远没完成。我们认为,培训和推广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并把优质资源推介给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价值。

英国向来重视对教师群体开展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相关能力的培训。成立于1997年的“虚拟教师中心”网站开发了大量在线资源并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与方法,包括技能、知识与理念三方而。通过与教育机构、信息技术公司等企业合作,政府建立了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更新紧密结合,将学校资源和教学环境改善与在线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有机结合的宏观师资培训运作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根据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与教辅人员在使用资源程度上的不同,在对应的培训内容上有着不同的培训重点。

在资源推广方而,除了举行相关行业会议、开展软件使用竞赛等方法,为教师提供针对具体某个软件、资源的培训课程以及详尽的使用说明,也是一个颇有实效的方法。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 M)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初接触Internet的教师在使用Gateway搜索引擎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所以,GE M十分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门户网站,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帮助教学。GE M项目在网站上提供了Gemcat编目参考手册、Gemcat培训手册、Gemcat培训员培训手册等一系列详尽而完整的技术参考和培训资料。只要用户访问GEM项目网站,就可以方便地下载各项技术工具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从本质上讲,重视教师能力培训和资源推广工作,都是为了促进优质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恰当的使用,真正且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当前全国各地大力推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两项影响深远的配套工作。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