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人们已经对学习环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即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六个方面。如今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使得教育APP能够很好地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给予有力的支撑。下面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中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工具、社群五个方面阐述教育APP的应用模式。
1、获取学习过程数据以进行学习活动的干预
获取学习过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干预,是目前新型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学习过程数据包括课外以及课堂上每个学生认知水平数据的获取。近几年广受欢迎的翻转课堂,以及重新引起学者关注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等教学模式,能够成功开展的关键节点之一,都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如何获得过程数据,特别是在课堂上获取这些数据,成为这些教学模式能否深人开展的关键。教育APP凭借其便携性、简单的交互性等显著优势,以及移动网络通讯等技术“走进了”课堂。通过APP,教师可随时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
目前,已有多款教育APP能够支持教师分发作业或测试、学生提交,同时教师端可实现数据的获取,并进行统计与分析。例如Google Classroom,Blackboard,C1assDojo,Edmomo等教学管理系统,均支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对获取与分析学习过程数据提供了很好的支持。Plicker则是通过扫描学生手中的纸质卡片获取并统计学习信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而广受教师欢迎。
2、方便的交互方式促进群体协同知识建构
学习环境的变迁,势必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群体协同知识建构。群体协同知识建构,无论是在面对面的课堂,还是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空间,都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作为支撑。借助信息化工具,一方面用于个人成果的生成与呈现,另一方面用于群体的协同建构与分享。Pallet Postit Plus Mindomo Edmod。等教育APP均支持群体系统知识建构。以Pallet为例,用户可通过拖拽、拍照、扫描等多种交互方式生成包含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个人作品,同时支持群体进行协同知识建构。Dewiit等研究者将Pallet应用于课堂教学,用以支持学生的协同知识建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学生在使用基于手机的Edmodo进行协同知识建构,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协作学习的体验。
3、智能认知工具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假设检验
认知工具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假设检验的必要工具。借助认知工具,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的假设进行大胆尝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智能移动终端的触屏技术,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主动探究和假设检验。例如Desmos Graphing Calculator,这款APP能够依据学生输人的方程,生成相应的图形。学生可以随意在APP中调整方程参数,而图形随之进行相应变化。学生可以根据参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探究相应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假设检验。
4、实时的社交功能加强了社群之间的沟通与分享
网络社群的沟通与信息分享,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还是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实时了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行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APP,更是由于其便携的特性,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例如我国的学乐云教学,为校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进行交流。Edmodo,classDoj。等APP则同时支持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查看,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5、简单的学习资源生成与获取方式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5.1学习资源生成工具
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学习资源的生成,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动画等各种多媒体资源的生成。对于视频教学资源的制作,除在电脑上可以完成外,也可以通过APP生成。Knowmia是一款运行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支持教学视频资源制作的工具。通过Knowmia,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录制教学视频,并分发给学生。此外,Tellagami、30Thands、ABCya Animate、Do InkAnimate and Dr等多款APP均支持语音、动画等学习资源的生成。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借助这些工具生成自己的故事,并视频进行发布。
5.2资源管理与获取平台
除面向课堂进行学习资源的获取与管理的平台之外(例如Goo}leClassroom Blackboard等),MOOC平台是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管理与获取的典范。各大MOOC网站都推出了APP版(例如Coursera推出的APP—Coursera、我国的MOOC APP—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等)。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相应APP,参加MOOC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
如今,教育APP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APP不再仅仅是学校课堂外学生学习的助手,而已经成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人融合的有力“神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资源,无论在资源的建设机制、监管与推广机制,还是教学的应用模式方面,都还处于不断尝试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APP的发展现状,从资源的建设机制、监管与推广机制、教学应用模式四个维度,对教育APP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究。相对于国外教育APP的发展来看,我国教育APP的发展无论在覆盖领域,还是在深人程度等方面相对滞后,对我国教育APP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政府对教育APP的支持与引领
目前教育APP的建设主力为各大公司,他们多以盈利为目的,其设计和开发的教育APP并不能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层面出发。但就一个国家而言,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社会性公共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借助有着具有很大普及率的设备一一智能移动终端,根据具体的社会性问题,开发教育APP,用以解决教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提升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
(2)扩大教育APP开发的覆盖领域
目前,我国的教育APP涉及的领域和功能相对较窄,多集中在幼教类、外语学习类、考试类等。面向中小学教育的,则集中在题库类、作业类等。现在,已有不少平台类的教育APP逐渐进人了课堂,但是相对地支持学生具体学科学习过程的教育APP相对较少。在教育APP的开发方面,应进一步扩大教育APP开发的覆盖领域,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APP真正走进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学习。
(3)加强教育APP的监管力度
尽管目前APP市场乱象横生,但毕竟教育APP是关系到国家下一代发展的问题。因此,教育APP的监管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可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联合APP应用商店对教育APP进行有力的监管,另一方面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权威的审核与认证,以保证教育APP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4)做好教育APP的应用培训与推广
在我国的教育一线,教育APP的应用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还未曾接触过教育APP,更不知道如何其进行教学应用。因此,在对教师培训的中,应着重加大教育APP的相关培训力度,这对于教育APP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