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略论信息时代教育者的信息素质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健康的信息心理、先进的信息观念、敏锐的信息意识、基本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完整的信息规范。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对教育者自身和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育者;信息素质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己步入信息化时代。从信息的角度看,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育者信息素质的问题。
1、教育者信息素质的内涵及其要求
教育者信息素质是教育者认识、创造、利用信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品质和素养的总和,主要包括信息心理、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规范等6个方面。
信息心理是指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情感。在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异常丰富,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过量的信息构成了一个过度刺激的环境,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突破速度又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作为教育的主体,保持自身健康的信息心理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第一,要悦纳信息,不排斥信息,始终保持关注信息的热情,能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信息;第二,自主地进行信息的减负,学会滤掉一些过时的信息,增强心理上对正在变化的信息环境的适应;第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尝试在教育工作中应用它。
信息观念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留下概括形象而形成的思想意识。在信息时代,教育者须具备的先进信息观念主要包括信息价值观念、信息时空观念、信息动态观念。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敏感度,即捕捉、分析、判断以及应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首先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其次,是对信息持久的观察力;再次,是对信息价值特殊的判断力。处在信息时代,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关系到其教育工作水平。如果信息意识差,认识信息、利用信息能力就差,而且由于信息的交叉渗透,信息的分散性,势必造成信息获取的困难。
信息知识是指对有关信息、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知识:对信息学一般知识(信息的含义、特性、运动规律,信息的检索方法等)有所了解;对信息源(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种类及用途有所知晓;对信息工具(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对教育信息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等)有所理解。在信息时代,教育者具备基本的信息知识是提高其信息能力的必要条件。
信息能力是指进行信息活动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应用信息工具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国外研究成果表明:网络环境下,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时,教育者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科研成果就越多。
信息规范包括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两个层面。信息法规是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方面的条文规定。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伦理性规范的总和。由于教育者劳动的特殊性,它需要以自身的思想、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育者,具备完整的信息规范至关重要。
构成信息素质的诸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信息心理是前提,信息观念是先导,信息意识是关键,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规范是保证。
2、教育者信息素质的培养及其意义
根据信息时代对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者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的需要,对教育者信息素质的培养应达到使教育者成为具有健康的信息心理、先进的信息观念、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完整的信息规范的新型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2.1教育者信息素质的培养
一是组织培养。首先,转变观念,把握导向。把对教育的传统认识提高到从信息的角度重新认识,认识到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质是教育朝着“三个面向”发展的举措,是改进当前教育工作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把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列入对教育者的考核项目中去,引导教育者自觉提高信息素质并用制度施加强制力。其次,为教育者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信息工作环境。再次,重视培训。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学校要把对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中。
二是教育者的自我提高。教育者信息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者的自我提高。第一,提高认识,找准方向。观念左右行为,教育者对信息时代和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自己选择学习。从信息素质构成的6个要素及其含义来看,信息素质是一种具有边缘性质的综合素质,教育者要从这些不同的方面进行努力,达到逐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目的。第二,创新方法,主动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教育者要按照信息时代学习的要求,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和合作型的学习。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文化修养和受教育的层次越高,信息联系就越多,信息活动就越频繁,信息意识也就越强烈,具备的信息素质也就越好。第三,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本身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教育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载体并学会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它。
2.2提高教育者信息素质的意义
通过多方面培养以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对教育者自身和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教育者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变化发展对每一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资源,教育者也不例外。首先要正确对待信息,学会信息化生存;其次要具有查询、整序、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信息化发展。
其次是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能否组织合理,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教育者肩负着主要责任。教育者信息素质的提高,必将对教育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主体水平,使教育者能占有较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手段,较好地把握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教育行为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前瞻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二是有利于优化教育环体,教育者能够及时收集到教育环体的信息,并能科学地分析、判断和预测它们己经或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强化积极信息,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发生正向的变化,弱化消极信息,减少对受教育者的负向影响,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传递一些信息,加大对受教育者的自觉影响,使环体的自发影响力和主体的自觉影响力形成较大的合力。三是有利于形成新教育介体,教育点的寻找和教育信息的构建能否成功,取决于教育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信息能否与合适的传递方式相结合,取决于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的教育者,才能成功地形成新的教育介体,有效地开展教育。四是有利于适应教育客体的变化,受教育者也会自觉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同时受社会的信息影响的渠道增多、速度增快、力度增大、负面效果增强,教育者要应对这些新情况,惟有先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