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终身教育新视野”第二届博士论坛综述
摘要: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历史时刻,江苏开放大学组织召开了“终身教育新视野”第二届博士论坛。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主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而临的机遇与挑战、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以及成人学习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形成了对终身教育研究的若干共识,并引发了对新时代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新思考。
关键词:终身教育新视野;博士论坛;会议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持续推进,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热点和焦点。为了进一步对我国终身教育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2017年10月26-27日,由江苏开放大学主办、《终身教育研究》期刊承办的“终身教育新视野”第二届博士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普通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丰富性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引发了对新时代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新方向、新命题、新方法等的反思。
1、论坛主题的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行动纲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十九大报告肯定了过去五年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未来五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报告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精辟论述,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待。报告将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中来推进,蕴含着对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思维上的创新、目标上的引领和战略上的调整。
终身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备,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是否强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教育领域必须关注的重要命题和战略选择。论坛筹备期间,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教授强调,要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突出十九大报告对理论研究的引领,为新时代的终身教育研究破题,他期望论坛能不断提升品质,并打造成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项目研发的新平台。本届论坛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题,聚焦“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关注国际国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成果,审视中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内涵并回溯其过往政策与实践,着眼未来,力求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出尽可能全面且具前瞻性的学术思考、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推动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2、论坛的相关议题
本次论坛分为专家报告和分论坛议题两个环节。专家报告环节邀请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学科执行主编谭旭编审作专题报告。分论坛议题环节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市教科院、上海市教科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2位青年博士和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围绕会议主题,就终身教育领域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中的进展与困惑进行了交流、讨论。论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视野多元开阔、交流广泛深入,反映了终身教育理论界对终身教育发展的最新思考和研究,也体现了青年学者们对终身教育学术研究的自觉担当。总体来看,论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任务、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推动者必须把握新形势、抓紧新机遇、研究新问题、承担新使命。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对新时代终身教育、成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彭坤明教授在主办方致辞中指出,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终身教育新视野”第二届博士论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结合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他重点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等关于新时代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随着网络教育在规范体系上迈出新步伐,终身教育的推进将获得新的支持,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制度规范、体制机制建设、质量评价将成为发展和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终身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体现其民生价值和人文价值,促进教育在本质上的回归。
专家报告阶段,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研究员结合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理解,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分析。他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新目标、新任务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他深入剖析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21世纪教育发展主要趋势、2030年全球教育发展目标、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高等教育)等,就新时代我国教育如何应对挑战进行了政策性的分析与展望。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学科执行主编谭旭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重点对当前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如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城市构建、远程教育与开放大学转型提升、社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翔实的解析和点评,得到了与会青年学者的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2)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推进
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推进是终身教育理论界和实践推进中经久不衰的命题。论坛与会学者就终身教育的起源、理论发展与演变,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国际国内相比较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国内外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走向和政策演变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在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世界范围内终身教育的起源、发展历程、发展走向、中西方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分析,对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专家报告阶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特色构建及其问题”的专家报告,他在系统分析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面临主要问题、努力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应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支撑、个体踊跃”的特色,并详细阐述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在实践中须突破的方向与坚持的路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们的高度赞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李国强博士通过对现代欧洲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梳理,提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推进中国终身教育发展时,必须明确自身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问题所在,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学,确立自己的教育信仰,找到突破和解决自身问题的系列办法,走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之路。四川师范大学何光全博士通过对全球著名学者关于终身教育经典文献和实践推进工作的考察、分析和梳理,指出终身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地域色彩和国别特征,给与会者展示了一幅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图景,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终身教育及其发展历程的认识。山西大学吕慧博士从国别的角度,介绍了日本型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梳理了其对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启示。
在终身教育的政策推进研究方面,与会学者们对国内外终身教育立法、政策状况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李锋亮博士对终身教育的财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其相关的受益方包括学习者、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国家和政府,各个受益方应对终身教育的财政进行成本分担,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且能有效解决终身教育的盈利模式。华东政法大学兰岚博士对我国终身教育立法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在推进终身教育立法时,既要尊重和体现终身教育的理论精华,又要烙守法学的逻辑推理与立法原则,并对构建我国终身教育法中的立法要素、制度建设、权利保障和立法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苑大勇博士在详细分析介绍国外终身学习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进行了专业的解读。
(3)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近年来各级政府推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的出台,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掀起新的高潮,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学习型城市社区的创建,不仅可带动社区内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事业的创建,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会学者们对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社区教育属性的判断、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社区教育的监管制度研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评价机制和模式研究等。四川师范大学邵晓枫博士对社区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进行了辨析,她认为我国现有的研究并未能清晰地界定社区教育的边界并确定社区教育的归属,在辨析社区教育与几种教育形式的区别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教育是在社区内进行的社会教育的观点,并对我国社区教育的管理归属进行了相关设计。上海开放大学王仁或博士对欧洲资格框架逻辑映射与中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思维擅变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合理借鉴欧洲资格框架的建设思路与结构特点,积极构建我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可以为我国大教育资格框架提供一种可能的对接口,又可以结合社区教育“个体差异化学习”等特点,为架构适应各类教育特点的我国教育资格框架提供合理的思维导图。
优化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监管是促进社区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的地区。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上海教科院国卉男博士从社区教育监管制度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内容剖析、成效调研和保证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在社区教育监管制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其他地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和借鉴。昆山开放大学张宏博士以点带面,从微观层面以昆山的实践探索为例,介绍了苏南地区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现状,提出了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社区培训学院模式、数字化网络教育模式等的实践策略。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嘉兴电大张创伟博士对欧洲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学习型城市评价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提出欧洲学习型城市评价的发展历程即是欧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进进程,他结合研究实际,提出了我国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评价的方案,并对2018年学习型城市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三大热点: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建设进行了剖析。
(4)成人学习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学说,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近百年来,研究者们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人学习理论逐渐引起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与会学者们围绕成人学习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评介了联通主义学习、专业学习的理论分析范式、情境学习、脑科学研究、后现代主义等国际成人学习领域的前沿学习理论,并就成人学习理论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展现了一幅多彩纷呈的成人学习全景图,具有全面性、多视角、综合性和前沿性等鲜明特色。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开放网络学习时代最核心的学习理论,以教学交互和知识创新为核心,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江南大学王志军博士基于一门cM00C的教学交互印记分析,对学习者如何参与联通主义学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上海师范大学马颂歌博士介绍了专业学习的理论分析范式,从专业化范式、专业人员个体发展范式、专业竞争范式、去专业化与新专业主义等方面对专业学习的理论分析范式进行了介绍。有的研究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教学交互层面,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博士开展了基于脑波实验的移动学习注意力研究,提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移动学习的首要挑战是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对注意力视角下的移动课件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京大学谢阳斌博士对信息时代的终身学习者如何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改造课堂,建设信息时代的信息学堂“太极学堂”,实行中国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来培养新一代学习者。
与会学者关注的议题还有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学分银行建设、资历框架与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信息化时代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等。贵州师范学院杨智博士紧扣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农村职教扶贫逻辑断裂的表象及深层次原因,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农村职教扶贫修复措施。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李静博士从建标准(资历框架+认证单元)、连课程(学历、非学历)、签协议和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管理服务四个方面介绍了《基于认证单元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以及学分银行建设的最新进展与后续工作思路。江苏开放大学辛永荣博士就“互联网+”背景下的终身教育无缝学习平台构建进行了研究设计。还有学者从信息化的视角,就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视角下的终身教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观点交锋碰撞、精彩纷呈。
3、思考与启示
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国策,是国际教育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的研究进一步增多,成果也渐为丰富。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终身教育的概念和价值研究、终身教育的政策和立法研究、终身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终身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终身教育的实践推进研究等方面。但是,学界对终身教育的研究,仍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有的研究仅从实践出发,缺少对终身教育的元研究或从哲学层面来思考和探讨;二是研究方法单一,现有研究多以思辨性的研究方法为主,缺少实证性研究,致使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值得商榷;三是学科支撑乏力,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远未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现有的研究尚缺乏学科层面的探讨。
本次论坛中学者们多学科的视角和多角度的视野,在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许多学术观点和热点问题在讨论交流环节得到了相互的回应和热点的再聚焦,既达成了不少共识,也挖掘和碰撞出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点和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使得本次论坛整体上呈现出研究视野广、研究视角新、研究方式新、研究起点高、研究问题新等的特点。
(1)本次论坛形成的共识
围绕本届论坛主题“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与会学者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在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和新目标引领下,随着教育优先战略的确立,我国教发展将迈入新征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二,教育必须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并贯穿一生。第三,终身教育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力量凝聚、本土化的积极探索以及专业性的学术积累,青年学者们应当自觉担当,贡献力量。
(2)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和理论指导下,参会学者们在研究成果的交流中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分享了研究中的困惑,也对新时代我国终身教育领域领值得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总体来看,在后续的研究中值得关注和深入挖掘的论题主要有:新时代终身教育思想研究,终身教育领域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与重塑,终身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关系,终身学习需求分析,终身教育的属性分析,终身教育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与发展策略,学习型社会(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逻辑、具体路径和实施方式,终身教育的研究范式,终身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终身教育领域相关立法及政策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终身教育领域学习平台及环境构建研究,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成人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对这些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有效研究,必将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进展。
“终身教育新视野”博士论坛是江苏开放大学从2016年开始着力打造的学术平台,旨在建设终身教育研究高地,与《终身教育研究》期刊共同成为培育终身教育学科研究优势的窗口。本届论坛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题,聚焦“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就终身教育领域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推进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研讨和剖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引发了学者们对新时代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中新方向、新命题、新方法等的反思。今后,论坛将定期举办,并不断着力品质提升,努力打造成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项目研发的新平台,并形成在终身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常态,推动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姬冰撕,徐莉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2002-2015年的期刊文献分析田终身教育研究,2017 (3) :29 34
[2]陈丽,蒋楠晨,李秋劫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的综述—基于对十年文献的训一量和内容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 (5) :3}0
[3]徐莉,王默,程换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黔一一“教育2030行动框架”口标译解田开放教育研究,2015 (6):17
[4]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田教育研究,2003 (1) :79一5
[5]田印红,王中华近40年来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的分析田成人教育,2016 (3) :1246
[6]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田开放教育研究,2014 (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