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小学教师特质构成分析
王斌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进入了深层次的阶段,研究指向专业建设的基础。小学教师特质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之一。文章从小学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中归纳出小学教师特质的概念。根据小学教师特质的定义,认为小学教师特质由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和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三个维度构成,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将小学教师特质内容归纳为3个维度、7个方面、31个具体的特质,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特质立体模型体系。
关键词:小学教师特质;小学教师专业化;专业素养;个性品质;教学实践
小学教师特质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基础。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们无论是探索全科小学教师素养,还是探索卓越小学教师理论,都要首先明白小学教师特质。
1、小学教师特质
小学教师特质表现为小学教师区别于幼儿教师和中学教师的本质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这一特质又隐藏在教师这一现象中,我们对其的探索较少,因此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我们从小学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揭示小学教师持质的本质属性。
首先,小学教师特质是由小学教师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小学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
在小学生的心理方面,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由能初步控制、但不稳定,向稳定方面发展;自尊和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情绪易冲动、自控力差、好模仿;性格以向独立性、好奇心和进取心为发展主;智力发展基本完成,能满足一般的学习活动。这些特质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去感知学生的意识、情绪;善于运用直观教学原则,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在与学生交往中,教会交往技巧,促进情感的发展;教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责任和道德发展;教学生学会自我抑制、控制或转移冲动情绪,并为学生做出示范;根据智力理论,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学习为手段为学生充分打下基础。
在小学生生理方面,年龄在6,7岁到12,13岁的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女生进入生理的第二个迅速发展期等。这些特质要求教师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看待自己的教师职业,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充分认识学生,并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以中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允许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要求教师具备探索能力。
其次,小学教师特质是由小学教育内容来决定的。小学教育内容的显著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其中,基础性是指小学教育要为学习打下基础,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小学教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并能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中熟练运用。综合性要求小学教师具备辐合思维的能力。综合性要求小学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并将学科知识间、理论与实践间建构知识网络,以解决认识学校所在环境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性要求小学教师具有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能力,因此,在专业知识结构中,要以实践知识为核心。
其三,小学教师特质是由小学教育的特点来决定的。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全民性要求小学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义务性是指学生接受教育机会均等、应享受权利、在为合格公民就尽的义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服务学生发展的观念,在教育中尽自己的义务,而不能有功利心理。全面性是指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全面的内涵,促进小学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从小学生、小学教育内容和小学教育的特点中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表现在内在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教学实践能力,形成了有别于幼儿教师和中学教师的显著特点—小学教师特质,因此,我们将小学教师特质理解为:所谓小学教师特质是指小学教师个体或群体所特有的内在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总和。为了更好地理解小学教师特质这一概念,需要注意:(1>小学教师特质是小学教师个体和群体共有的、本质的特殊性。(2>小学教师特质是由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和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三个维度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储存,共同构成了小学教师特质这一有机整体的骨架,其中,小学教师素养特质是基础、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是灵魂、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是核心。(3)小学教师特质发展程度与小学教师职业成长阶段呈正相关,即职前的小学教育专业学习阶段是小学教师特质孕育阶段、职后的新教师阶段是小学教师特质初步形成阶段、成熟教师阶段是小学教师特质显现阶段、卓越教师阶段是小学教师特质发展高级阶段。(4)小学教师特质是一个多层次构成的特质立体模型体系,而不是一个点或面。
另外,在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小学教师特质:‘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在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强调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养成思维模式的半童性;具有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川。今天,在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小学教师物质的内容是什么?这就要先回答什么是小学教师专业化?所谓小学教师专业化是指小学教师经过职前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职后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研究,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活动的实践、并主动探索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小学教师的独特性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才能依据这些特质去完成专业发0“小学教师专业性的特质是指在教师一般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凝聚升华的小学教师个体或群体突出的特殊的专业品质”。
我们从小学教师特质的概念、小学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小学教师特质的构成主要内容表现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和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三个维度。仅知道小学教师特质的维度还不够,因为这只是一个面,不能具体表明其特质,也不利于操作,所以需要进行一步分析。
2、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是指小学教师职前和职后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小学教师职前专业化是指小学教师在职前接受小学教育专业学习中,形成从事小学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专业精神、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小学教师特质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化是指小学教师将已经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从事小学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专业能力的过程。
小学教师素养特质只能在与相关教师素养进行比较后才能体现其特殊性。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中学教师相比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就是小学教师特质。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中学教师都是教师,他们有共同的理论,这就是教师教育理论。然而,这三种类型的教师的教育对象不同,决定了他们又有各自不同的独特性。这些不同特性从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可划分为四个维度:专业精神、专业信念、知识结构、专业能力,19个因子[3]。依据这些因子和简洁原则,我们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按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上表从教学方面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比较结果如下:
在专业精神方面,表现一般。要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认识与评价;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坚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
在专业信念方面,表现略好。主要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生观和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提出适合学生的恰当期待。在学科信念、教学信念、自我信念方面表现一般,这是由于教育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在专业知识方面,表现较好。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特质的主要体现,重在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性知识,这就是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知识综合化(理论与实践、学科知识间)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要求,这就既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质,也是小学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而对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要求一般。
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最高。首先是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内容有宽广知识面的熟练运用,独特的教学设计能力,高超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能力;而理性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与反思能力)表现一般。因此,前四项为专业能力的核心素养。其中,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是增加的内容,也是当前教师应具备的的专业能力之一。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潮流袭来,怎样传承民族教育的精髓并促进发展?如何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效率?这是教育实践的现实,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素养,并形成从事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可见,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也是小学卓越教师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理性的教学反思主要有在行动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情等方面的优点、缺点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在教学中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使自己尽快成长为卓越教师,所以,也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其次是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有熟练运用教学技术能力,小学教育科研能力,专业领导能力这是小学教师特质的集中体现,而评价与命题能力为一般能力。
3、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
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即个性心理特征,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还是我们正在探索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基石。由于在以前小学专业发展中过于强调显性的专业知识,而小学教师个性品质这类隐性知识被忽视,导致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缺陷。然而,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个性品质日益突显重要性,因此,今后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从事小学教育的一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小学教师独特魅力,因此,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是小学教师特质的灵魂。
首先,小学教师一般能力特质。小学教师能力特质是指胜任小学教育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在经过对小学教师实际考察中,我们认为小学教师能力特质的主要表现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应变力、注意力、想象力、创新力、形象思维能力、辐合思维能力。其中,主要有观察力,由于小学低、中年级部分学生因胆小、语言表述不清等不能直接向教师阐明心中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想象力,学生的想象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教师是抽象思维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也要用同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新力,既是学生的天性,也是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力,去发现、激发、引导,使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小学教师气质特质。小学教师气质特质是小学教师忠诚小学教育事业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等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其特点是天赋性、稳定性、可塑性、功能性。小学教师的气质特质是天生的,也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形成,即体现了气质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中,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忠诚小学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自信、热情、活泼、灵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等气质特质。其中主要有坚定信念、自信、热情、活泼。在小学教师自身气质发展的同时,促进小学生人个性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引导小学生发挥气质的积极性、控制消极性。
最后,小学教师性格特质。小学教师性格特质是小学教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价值理想、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其特点是独特性、稳定性。小学教师性格特质的形成是后天形成的,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性格特质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感、有威信、外倾性、热情活泼、礼让关怀、善于交往、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其中主要是爱心,这是小学教师性格特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是否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责任感,近年来,我们一味强调专业知识和能力,忽略了责任感的修养,社会对实习生、新教师反映较大的是没有责任感,因此,小学教师在职前、职后都要修养;有威信,小学教师的威信来自对学生的关怀、公平公正、对疑惑解答、行为可敬等;善于交往,前提是要热情、和蔼可亲,主动与学生交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有礼,是将礼让关怀、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这三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文明社会必须的基本要素;礼是教师内在修养在性格中的表现,也是身教,即小学教师示范性的主要外在表现,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
所谓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将教学设计艺术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小学教师教学实践是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构成了教师教学实践体系,也体现在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独特本质—以实践知识为核心。我们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日常教育活动、公开课、赛课、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小学教师完成教学实际工作的能力,即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化的语言表达能力、超强的书写展示能力、熟练的才艺表演技能、灵活的课堂展示能力。
首先,儿童化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小学教师要有较强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用普通话朗读以小学教材内容为主的儿童读物和讲儿童故事。教学生阅读(字、词、句、课文),纠正不规范的语音。要求语音准确,形象生动,具有儿童特征。在此基础上,还要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学校所处环境及课程内容,进行儿童文学和儿童故事的创作。
其次,超强的书写展示能力。要求小学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用毛笔、钢笔、粉笔字书写,其中粉笔字最为重要,是教师板书能力(正楷规范粉笔字)的体现。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中学教师相比,对粉笔字的要求幼儿教师较低,因为幼儿教师的教学是以游戏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对粉笔字的要求主要是速度,尽可能规范。而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少,主要是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示范,学生一招一式的临摹,可见,书写规范的粉笔字对小学教师要求最高,因此,粉笔字就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粉笔字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属于实践性知识。
其三,熟练的才艺表演技能。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教师的才艺主要表现为简笔画、唱歌、舞蹈、器乐、书法、朗诵、曲艺、戏剧表演、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形式。如果与幼儿教师、中学教师进行比较,属于中等,即比幼儿教师要求低,而比中学教师要求高。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游戏,还要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才艺表演能力。尤其是将这些才能综合起来,在恰当的时间,艺术地应用于小学教育过程中,为达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并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才能,这就是小学教师的独特能力。
最后,灵活的课堂展示能力。课堂展示能力,是小学教师特质的核心,也是小学教学有别于幼儿教学和中学教学的显著标志。从教学设计、上课、课后指导、学业评价的全过程来看,其中,以教学为核心,是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一是教学认识能力。对小学教育目的、学生观、课程观、对每个学生天性的甄别、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环境间关系等的正确认识。二是教学操作能力。制定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选择与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有趣、正确的评价。三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其向善的方向发展。当前,交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只有实质性的情景交融的交流学生才能产生、保留、加强学习兴趣,快乐成长。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高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小学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精力的主要分配方面,与教学内容同等重要(低年级以教学组织为主,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自我抑制能力弱)决定的。幼儿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在活动中完成,以活动为中心;中学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中进行,处于辅助地位。可见,教学组织管理是小学教师的显著特性。五是形象化、儿语化的语言表达。这是由学生的思维和言语发展水平决定的,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加强修养。六是健全的人格特征。要求教师养成热情、诚挚、正直、民主、平等、换位思考等品质。
5、讨论
从以上小学教师特质的主要内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然而,现有的课程却是相反,即专一性和理论性。其次,进一步证实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素养知识既不是本体性知识,也不是条件性知识,而是实践性知识的观点,然而,现实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其三,我们强调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技能知识的重要性,但不是要用艺术专业的标准来衡量。这就为我们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启示:一是课程的综合化发展,即理论体系的综合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二是注重实践性课程建设,形成适合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快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研究步伐,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基础。而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是我们正在探讨的热点,那么卓越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小学教师特质的关系是什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6、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小学教师特质是指小学教师个体或群体所特有的内在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总和。小学教师的特质既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理论的基础,还是卓越小学教师的基础。我们将小学教师特质的构成归纳为3个维度、7个方面、31个具体的特质立体模型体系。
(1)是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特质。专业精神: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道德观;专业信念:具有现代学生观、善于激发兴趣、恰当期待;专业知识:重在实践性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能力:宽广知识面的熟练运用、独特的教学设计能力、高超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理性的教学反思能力、熟练运用教学技术能力、小学教育科研能力。
(2)是小学教师个性品质特质。一般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性能力、创新力;教师气质:坚定信念、自信、热情、活泼;教师性格:爱心、责任感、有威信、善于交往、有礼。
(3)是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特质。儿语化的语言表达能力、超强的书写展示能力、熟练的才艺表演技能、灵活的课堂展示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 (5) :25一30.
[2]陈威,马云鹏.基于儿童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性的三重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3 (6) :214-218.
[3]张翠平,马娜,王文静.我国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量表编制[J].教师教育研究,2016 (1) :75一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