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基于课例研讨中教师教学反思研究
邹艳秋 龙友元
摘要:本研究试图从当前高校外语教师反思教学为出发点,在团队课例研讨中对2名英语教师的3轮课例进行观摩,探讨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的真实性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取质的研究方法,在湖北省某高校公外部展开,参与此次研究的团队成员有,教授1名,教师6名,研究生8名。以教师在三轮课例研讨中的反思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访谈法和观摩法对执教者在课例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反思变化进行了探究。主要从执教者的视角,分别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环节中对3轮课例变化进行探讨。并从教师的反思日记和研究者访谈反馈中对执教者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学活动;教师;反思
反思起源于杜威(Dewey,1933)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对反思进行了界定,20世纪80年代来,在D.A舒恩(Schon,1983;1987)的工作中的得到发展,直至21世纪,诸多的专家和学者从多角度对反思进行系统而经典的阐述,也涌现出大批著作,但普遍流于形式的反思,反思的价值没有真正实现。那么要使反思真正成为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在课例研讨中进行行动研究。
1、课例研究
课例,即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又称为授业研究,旨在实现教师从“讲授式教学”到“理解式教学”教学的转变,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童 慧,杨彦军:2013)。蔡炳成在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能力的课例反思行动研究一文中指出:“课例研究”是围绕一堂课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包括研究专家、执教者与听课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的各种教研活动”(蔡炳成:2015)。
如何做好课例研究,怎样在课例研讨中促进教师学会反思,对于毕业大多数即将成为一名新手教师的我们,我不禁问自己,我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当前英语教师的现状是什么样;影响新手教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正确的反思,使反思成为真正有助于教学活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了我在团队研究在从反思这个点切入,开始了这项研究。
2、 研究背景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不少专家学者对反思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反思,但都流于形式,不少教师不知道如何反思,不知道如何将反思运用教学中。要使反思真正的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就必须在课例研讨中进行反思,进行行动研究。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的课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了2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三轮课例研讨中的反思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访谈法和观摩法对教师在教师在课例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反思变化进行了探究。为了保证行动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采用访谈和日记的形式,对2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境全程实录,严格按照以下3轮课例,2次反思系统操作行动研究步骤进行课例反思研究。
3.1反思-课例研究的前期
3.1.1研究对象,
A教师:女,湖北蕲春人,硕士,课例研究主题:探讨如何提升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B教师:女,东北人,硕士,课例研究主题:高效/优化精读课
3.1.2访谈题纲
课例研究的前期,专家对AB两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访谈主要从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教学观念和职业发展4方面展开。
A教师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观(例如上舞台表演等形式)。反思的问题:怎么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B教师把自己的专业即翻译运用到教学中(例如用“信、达、雅”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们进行翻译)反思的问题: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3.2课例研究的中期(3次课例,2次反思系统操作)
AB两位上课、讨论、反思,再上课,研究表明,经过3轮课例的打磨,AB两位教师在课例研讨中的反思取得明显效果。
3.3轮课例如下
3.3.1 A教师3轮课例:
第一轮
优点:1)课前Presentation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出了主题
2)注重小组活动,并给予评价,课堂师生交互性高
3)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待改进点:
1)Presentation时间过长,要压缩时间
2)小组活动参与方式单一
3)检测方式单一(图表、连线、填空等多种形式),文章讲解完后,总结一个summary 检测
4)教师分解问题,注意介入(重复/转换),适时追问。
第二轮:
A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反思取得的明显进步如下:
1)课前Presentation导入压缩到适中阶段,8分钟左右。
2)导入与学生交互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交互效率明显改善
3)适时适度的介入了互动,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待改进点:
1)检测方式有待多样化(填空、提问、图标等)
2)读中应以问题推动,层层推进。
3)泛讲中有精讲的成分
第三轮:
反思后的优点:
1)采用小组合作,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学生参与度提升
2)给了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加深了深度
3)设置了有效的问题链,聚集了主题,降低了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4)设置了一个Summary,让学生参与
从1、2、3轮的课例的打磨我们不难发现,A教师在课例研讨中的反思取得了明显效果。从第一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经过集体讨论和任课教师的反思后,A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3轮课例结束后,A教师课堂明显改善,也懂得了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思效果明显。
3.3.2 B教师3轮课例:
B教师第一轮:
优点:1)复习环节好
2)教学目标明确
待改进点:1)复习环节时间过长,压缩成一个summary
2)教学目标需细化和具体,目标设置后,有无检测方法和手段
3)在讲解语言点时需结合身边的情景,结合现实生活
4)泛讲偏多,精讲不够,要突出重点
第二轮:
优点:1)复习环节更精致
2)目标意识提升明显,简洁、清晰
3)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有层次感,检测方式多样化
4)精讲问题突出了,聚焦了语言点
待改进点:1)突出精讲重点(3、5个词组,一个长难句),强化精讲
2)怎样安排精讲语言点与写作的穿插,建议写作放入第二堂课
第三轮:
优点:1)目标意识越来越明显(通过短语、单词和句型展示)
2)用了归类式思维导图进行精讲
3.4.聚焦了文章的主题
从B教师的3轮课例的打磨中我们不难发现,B教师的课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次较一次讲的好,B教师在课例研讨中取得了明显进步,反思效果明显。
3.5课例研究的后期
每轮课例结束后,我们对AB教师进行了刺激性访谈和回顾,为了更加详尽地了解AB教师在课例研讨中的反思情况,笔者对AB两位教师的反思日记进行了整理,以B教师的反思日记为例:
B教师:
第一次反思:
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提问都是采用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不利于把握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降低了部分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次反思:
1)继续推进精讲课“精”之所在,精在对文章大意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语言点可以通过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写作和阅读技巧的讲解可以放在下一小节课上具体阐述,这样层层推进,分步实施。
2)核心词的讲解部分可以进一步提升,尽量多用情景化的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身边实际自己造句,或者让学生扮演student-teacher,采用生生互动的形式更容易调动课堂气氛。
3)课堂上的检测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经常使用的问答模式外,还可以采用选词填空,单项选择,句子和文章段落配对,复合式听写,总结文章大意,课后练习等相结合的模式。
第三次反思:
这次课主要分为3个部分:测试部分,作文讲解和第二单元的lead-in部分。
1)第一部分的考察方式过于死板、单一,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难度上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有点偏难了,所以以后在考察方式上要有所改进。
2)第二部分作文讲解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过对比两篇作文让大家自己总结作文思路、框架,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下次作文赏析课在这种方式基础上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分组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第三部分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其实可以给学生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列出一些key words,并在学生复述过程中给与积极的有价值的暗示,相信多数学生是可以完成这个目标的。
第4次反思:
整个课程仍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加强。
第5次反思:
语言点讲授过程中,应该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与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进一步提升情景化案例的使用,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造句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的应用
基B教师的反思日记,我们可以看出,首先B教师的反思日记都是在每次课例研讨后进行了反思记录,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下次课堂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AB教师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教学,学生和自己,反思的视角多样化。基于以上的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启示
4、结论和启示
4.1结论
1)课例研讨促进教师反思,效果显著
基于AB教师的3轮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成功的课例研究,AB教师在课例研讨中学会了反思,获益匪浅。从此项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英语教学前景乐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教研氛围正在展开,但我们也应意识到,用团体的小力量带动整个学院乃至整所院校的教学氛围才是研究真正的价值。
2)课例研讨改进教师反思,视角多样化
课例研讨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内容,课例研讨改进了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反思视角呈多样化。从教学到学生再到教师本身,教学中,反思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学生层面,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自身,针对课堂适时的做出调整和改变,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手和引导者,干预者。
3)课例研讨引导教师反思,教师成长
基于AB教师的反思成果,笔者发现,反思在教学作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之前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2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看书、写论文及假期培训,理论大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例研讨中实践,在反思中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成长。
4.2启示
对于毕业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我们,在此次反思课例研讨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对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以有什么帮助。笔者借助对参与此次项目研究生访谈实录做出了回答。
A研究生:观摩课堂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自己讲得太多,可以改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上课多引导少讲,比如小组活动少,可以让学生有合作意识,多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比如学生课堂上课不积极,可以让学生有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多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等。
B研究生: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备课不只是备好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准备好一节课其他的事务,比如这节课延伸的内容,又比如结合学生的实际,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这些在备课时最好教师也要考虑到。要和班里学生多交流,只有跟同学们熟悉了,教师才会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根据学情更好的调整教师的教学进程。我觉得新手的教师也要向学校里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老教师面对的事情多了,处理事情经验丰富,所以对新手教师来说,多听取老教师的经验对我们的工作会很有用。
C研究生:参与此次课例研讨,获益匪浅。第一,作为一名研究生大概懂得了怎么做教学研究;第二,反思是教师专业化重要的途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可以采取同伴互评和反思日记的形式完善教学。
D研究生:课例研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反思,逐步完善自己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化的成长。
E研究生: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可以借鉴此项目,在教研小组中展开课例研讨,在批判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基于此次反思课例研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步效果显著,团队成员也获益匪浅获益匪浅。在课例研讨中进行反思,不流于形式的反思,正是反思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