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浅析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发展
陈彬
摘 要: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符号,将游戏融入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幼儿数学学习,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并获得基本数量关系。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类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数学游戏化形式等方面研究进行了论述。提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学游戏设计方面存在的研究不足,并对今后相对应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要以“游戏作基本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纲要》在为确保我国幼儿更好的发展,强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法规的形式将这个指导思想确立下来。幼儿园数学活动属于科学领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感知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大小。同时,数学是普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儿童入学前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无疑将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在小学学习数学,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经行的。将游戏融入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幼儿数学学习中,构建起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感知和操作的需求,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这种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正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通过中国知网以“幼儿”、“数学”和“游戏”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有 151 篇,约有 60 篇文献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相关。总体来说,我国学者们对数学教学游戏化内容做了一定的研究,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数学活动游戏类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数学教学游戏化形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关于我国数学教学游戏类型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将数学教学游戏分为操作类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等,本研究主要从传统数学教学游戏和信息化数学教学游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1 集中于传统数学教学游戏类型研究
林嘉绥、李丹玲认为幼儿能从角色游戏、体育游戏获得数和量的数学经验和知识; 建筑游戏、玩沙玩水游戏、使用各种材料和玩具的数学游戏能够直观的表示数学概念,包括几何形体、空间、测量等,激活并运用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这种分类中各种数学教学游戏的操作性比较强,需要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直接或间接的渗透着数学的元素。黄瑾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和竞赛性数学游戏,其中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于中、大班,不仅满足儿童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这些游戏在重视操作性的同时注重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纲要》指出的“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刘焱将教学游戏类型做出高度的提炼: 一种是对以幼儿的主题活动为特征的自由游戏形式与因素的利用,另一种途径是对以动作的规定性为特征的自由游戏形式与因素的利用。前者是创造性的游戏,结构灵活,可塑性强,后者是规则性的游戏,结构严谨,可预测性强。
1.2 在信息化数学教学游戏类型方面研究逐渐增多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给传统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使用信息技术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王济军,王赫男提出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幼儿数学教育,在充分借助于平板电脑的功能时,精心设计出适用于平板电脑的更具益智性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游戏活动,这样能够在快乐的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去挖掘自身的潜力。 张立龙提出了多媒体课件、教育型游戏、电子绘本三种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并指出在国内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而开发的儿童教育类游戏,而一些幼教机构已经投入使用,如大地幼教机构开发的系列数学游戏、教育软件、喜洋洋幼教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等等。信息化教育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概念,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信息化教育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能忽视,在权衡利弊的同时,需要保持和传统游戏的和谐。
2、关于我国数学教学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研究
现有的文献来看,从一线幼儿教师到高校研究者对数学教学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2.1 从教育视野对幼儿发展的研究
胡勇军认为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数学活动均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引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此外,从数学教学游戏化对幼儿具体数学概念和技能作用角度出发,张艳丽在对 60 名幼儿进行游戏化环境中幼儿数概念获得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数概念游戏化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数概念的掌握和数知识的保持。对张晓霞的研究发现: 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对其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促进。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游戏化在增加幼儿数学经验、获得数学概念,提高动手操作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也符合数学教育目标。
2.2 从儿童发展视野对幼儿游戏性的研究
游戏性既是活动的一种客观特征,又是主体的一种个性品质。研究表明,游戏性强的孩子,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也是主体性较强的孩子。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和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程度。王晓丽对南京市 4 所幼儿园 8 个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发现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呈现高结构、高控制,教师较少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师幼互动质量低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讲解演示等,这导致幼儿容易脱离活动主题,产生“东张西望”、“疲倦、打哈欠”、“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等负面情绪。总体来说,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性表现偏低,数学教学游戏性水平相应也不高。与集体数学活动的研究结果形成强烈的反差,高洁研究发现,幼儿在数学区中的游戏性高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游戏活动的质量可以影响幼儿的游戏性水平,数学区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此时幼儿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是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